節能減碳工作坊透過參與式活動,累積資訊、發現方法、凝聚共識,構築公民社會

 節能減碳工作坊透過參與式活動,累積資訊、發現方法、凝聚共識,構築公民社會

(鄭中信撰文/2020.8.27

原文刊載於「屏北社大」FB專頁https://reurl.cc/Y6Wm4O


分組討論始終是促進交流的最佳方式,在「2020節能減碳大進擊」工作坊邁向第三天(8/23)活動時,學員依序由居家空間的規劃與設備配置,分享各自的電器使用狀況,以及對於節電的各種嘗試,提供居家用電健檢報告。有人一口氣將房間的省電燈泡全部換成LED,有人循序漸進的汰舊換新;有人善用門窗的採光,減少白天的電燈使用;有人添購定時器,以機械控制照明時間;有人以省水即是節能,發展循環用水的行動。在不同的條件中,思考實踐方案,在差異中不斷觸發新的想像。


第三天的活動以減碳的議題開展,來自荒野保護協會的講師劉峻儒(自然名飛魚)提到,以全球人口總量計算,人類飲食所造成的碳排放,也佔有相當的比例,因此,改變飲食習慣,也可以是拯救地球的一種方式。劉峻儒分別發給各小組十二張引人食慾的餐點牌卡,三個小組以各自的飲食習慣,在牌卡中挑選出六張最常吃、最愛吃的菜色。正在發育的學生們特別偏好肉食,挑了牛排、雞腿,有的人飲食清淡,多是蔬菜搭配魚肉的飲食。在大家鬧烘烘說著菜色組合的原因之後,像似揭曉答案一般,逐一累計各小組餐點的碳排放,以同樣重量的蔬菜與肉類比較,蔬菜的排碳大概都在0.51之間,一道牛排就超過5,讓選擇牛排的組別,碳排放瞬間登上巔峰,無法超越,引起全場的哄堂大笑。在有趣的競賽遊戲中,認識飲食的排碳比例,藉以思考是否適度調整飲食習慣。討論中順勢點出選購在地食材、食用當季食材、購買(烹調)適當數量、減少塑膠袋使用,簡單的行為,都是可以立即減少碳足跡、減少廢棄物的行動。


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已經是既定事實,民間與公署都有相當程度的環境意識,如何促成溝通,讓資源可以用得適切、用得精確,為維護環境的行動加速,有賴參與式討論。因為民眾、社團組織、公家機關分別是三個不同的行動單元,各自有各自的需求、立場,有各自的思維模式與作業方式。活動中特別設計角色扮演,依序有民眾組、社團組織組、公家機關組。民眾組不能僅是提出的想法,還必須有細節,例如:如果為了倡議環保素食,請社區蔬食餐廳定期提供折扣,得要表列店家清單、折扣多寡、宣傳策略;如果為了構築綠色生活,在社區種植樹木,得要溝通種植地點、樹木種類;如果要設置食物共享冰箱,得要思考冰箱如何取得、在何處設置地點,如何維護、管理。社團組織扮演民眾與公家機關之間的橋接角色,得要理解並且處理民眾的需求,例如:居民共識會議的策劃,提供專家建議,進而知道到什麼樣的機關處室,爭公家機關的資源。公家機關負起服務民眾、地方治理的責任,在思考政策制定的同時,也得要依現有的制度和資源,直接提供需求,或是提供補助、媒合團體,協助社團組織完成民眾需求。雖然只是模擬的遊戲,三個不同的單元,在連續三輪的討論之後,彷彿意識到彼此的差異,試著找尋溝通的方式,間接促進了公民意識的建構。


活動的舉辦不能僅是傳遞訊息、知識,必須能夠促成新的行動,才是成功的活動。2020「節能減碳大進擊」工作坊在課程、參訪中,處處以參與式討論的形式運作,實踐公民意識、民主政治,期待參與台灣的民主發展,構築更加完善的公民社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1954 《 短角情事 》 (La Pointe Courte) 1961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 (Cléo de 5 à 7) 1965 《 幸福 》( Le bonheur) 1966(Les créature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