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雄電影節(10/19-11/04)「愛恨家族」
(俄羅斯)雷納卡馬洛夫(2018)「來電任務」(Phone Duty)
俄羅斯/2018/DCP/color/8min
內戰的悲傷,在於同胞之間的武器相向。表態或不表態,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等等人際網絡,都會被意識形態所狙擊,甚至喪失生命。伴隨逐步累計的死亡,撕裂的傷痕也將越來越深。廿一世紀的世界,依然有國家持續著戰爭。烏克蘭在2014年爆發內戰之後,至今尚未停止,估計已經造成一萬人死亡。(戰爭也殃及其他的國度,馬來西亞航空17號班機,遭飛彈襲擊,造成乘客與機組人員全數罹難)俄羅斯導演雷納卡馬洛夫,透過電影反映社會現狀,以烏克蘭的內戰作為故事背景,敘說戰爭的悲傷。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與機械綑綁的電話門號,形同身份的識別證,標記著特定的擁有者,如同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軍脖子上吊掛的鋁製號碼牌。這種科技化的辨識工具,更可以與擁有者的家人通聯,傳遞戰場的狀況。這部電影的悲傷,在於手機的累積,標記著死亡人數,手機已然成為遺物,成為報喪的工具。撥打電話的那頭,急欲獲知親人是否平安,接聽電話的這頭,回報擁有者的死訊,並且夾雜政治宣傳。電影的震撼,並非來自於電話報喪,而是眾多電話同聲響起,報喪者無力接聽,指涉著有眾多家庭的焦急,內戰造成的家庭破碎。
#高雄電影節(2018)愛恨家族
#在地方人文空間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我是高雄第一社區大學的講師,第一社大為了推廣文學閱讀,與高雄文學館連結,借用文學館二樓閱讀空間,開設我的「給自己的閱讀筆記」,以及邱瓊慧老師「閱讀經典文學」兩門課程。在空間地利之便,有機會結識館內同仁。因為「閱讀筆記」的課程策略,以九週次的時間,精...
-
音像星期五之音樂聚落:特別邀稿 ----------------------- 當搖滾成為參與歷史的方式:談ChthoniC閃靈樂團〈鎮魂醒靈寺〉 鄭凱謙/撰稿 ChthoniC閃靈樂團( CHTHONIC 閃靈),其團名ChthoniC為希臘文,為眾鬼神聚...
-
高美講堂:《身體與文化》高美館跨域藝術系列講座(107.8.12) 講題:西方藝術史中的人體意識與其再現(鄭中信筆記) 講者:陳貺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遲到了一個小時,依然決定買票進場。雖然僅僅聽後面的一小時,依然精彩,收穫滿滿。所以,只有後半場的筆記。 窗戶說...
-
星期三人文講堂(7/25) 葉慶元( 鄉民的力量-屏東縣愛鄉協會):滄海桑田,十三年來的屏東眷村變遷紀實(鄭中信側記) 做為空軍第二代的葉慶元,從小便在眷村成長,所以由父親年親時期的照片出發,再搭配自身的生命歷程,探詢屏東眷村的故事,兼具歷史感與個人經驗的分享,感染力道非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