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瑋、鄧佩貞:海的國度大冒險-海洋生態調查紀實與VR體驗

屏東影像月:偶然沙龍+音像星期五(11/2)
朱雲瑋、鄧佩貞:海的國度大冒險-海洋生態調查紀實與VR體驗

這次「鶵鳥藝文空間」到「在地方人文空間」舉辦講座,不僅分享了「海洋生態調查紀實與VR體驗」,還搭配了難得的書展,攜帶了大約20本書籍,提供與會朋友閱讀。這個書展是鶵鳥與「安書宅」、「風向空間」共同合作,向「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申請的「在地好讀社區閱讀計畫」,今年已經辦了23場,很高興可以參與第24場的盛事。

講者鄧佩貞提到,書展的計畫名稱是「海的國度」,分成攝影展和書展。計畫的發想,是因為澎湖周邊的小島嶼很多,資源更加匱乏,因此,期望透過小離島巡迴書展的方式,推廣閱讀。在小島(離島)、本島(澎湖)巡迴之後,繼而在大島(台灣),繼續分享歷年累積的成果。這個書展主要設定在潮下帶的生物,但是不單只是介紹生物的名字、種類而已,更希望透過故事、習性的解說,了解生物們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生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透過關係的連結,讓生物對閱聽者(我們)產生意義,乃至於思考自身與生物之間的關係,進而反思自身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例如在觀察魚類種類、數量之外,也會討論魚類體型的變化。不適當(過量捕捉、網目過小)的捕捉,會對魚群造成壓力,致使魚群留下的基因越來越小,或是提早進行繁殖,導致體型越來越小。小海龜孵化之後,會朝向光源爬行,明亮的路燈,會讓小海龜朝向錯誤的方向移動,無法順利進入海洋,數量越來越少,是必然的趨勢。另外,海龜的卵在孵化期間,溫度到達一定的溫度,將會孵出雌海龜,在地球升溫的狀況下,未來恐怕會沒有雄海龜進行交配,最終導致滅絕。這些變化,都需要透過長時間的觀察,大量的科普數據,才逐漸顯現問題,但是問題一但浮現,通常都已經面臨緊迫的危機。

書展除了介紹科普知識之外,也介紹研究生物的人(例如黑熊媽媽黃美秀),以及觀察生物的人。另外,飲食是必須的日常,但是食材的取得、漁撈、捕撈,可以更具有生態意識。用正確的漁法,適度的漁法,適量的捕捉,可以維持生態的基本平衡。因此,從社會學、人類學的角度,提供餐桌的文化現象,以及飲食對於環境的影響;討論生物定義食物的社會機制(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透過日常的飲食行為,思考生態概念。還選擇圖文書,將生態導引到文學(放牠的手在你心上)、繪畫(大海的朋友)的層次。透過人文的涵養,讓心裡趨近於自然的物種,引起生命的共鳴。雛鳥藝文空間也試著出版屬於自己的書籍「海洋國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勾勒出自然生態的基礎知識。

攝影展、影像展的部分,則區分為植物性浮游生物、動物性浮游生物、珊瑚、魚類、底棲生物、大型無脊椎、海生爬蟲等類別。特別著墨於「看不見的好朋友」(植物性浮游生物、動物性浮游生物),以顯微攝影的技術,捕捉動態的畫面,讓人發現水中懸浮的細微生命。佩貞很擅於用幽默風趣的方式,解說生物的特徵。例如藻類為了避免被捕時,會有聚集的現象,就好像「一個小朋友,壞人會來綁架他,但是,如果有十個小朋友,就會變得很可怕,壞人不敢靠近」、「珊瑚因為有共生藻,顏色才會美麗,藻類需要付房租,珊瑚蟲如果沒有藻類的幫忙,就會白化,覓食能力會變差」、「分辨比目魚,要看眼睛的方向。往右撇或是往左撇是不同的魚」、「海蛇的嘴巴很小,毒牙很裡面,除非伸出手指頭給他咬,所以不會被咬到」、「蝦子和螃蟹小時候很想像,但是長大以後,螃蟹覺得尾巴很麻煩,所以把它摺起來」。用有趣的講法、好玩的形式,很能讓人快速理解科普知識。

另外,也提及公民參與田野調查的問題,透過大數據的累積與分析,將有助於問題的發現,進而追蹤發生的原因,找尋解決的方案。但是,因為普查需要耗費大量、密集的人力資源,如果可以透過全民參與,將會節省很多時間。例如民宿業者如果可以在導覽之餘,順便做田調或拍攝,估算旺季可能每天有三趟,在眾多民宿業者的協助下,田野資料將會是可觀的規模。(舉例的普查網站有:路殺社、eBird、繁殖鳥類(台灣)、珊瑚調查(健康比色卡)、鯨豚、海龜)

最後的重頭戲,則是AR的活動,與VR的體驗。佩貞特地準備了特殊設計的圖畫書,把手機灌裝特定的APP軟體後,掃描書籍扉頁,會出現活潑的生動的生物。不僅可以360度翻轉物種身體,觀察各個角度的樣貌,還可以操縱他們,朝不同的場域移動。VR體驗則是戴上特殊的眼罩,觀賞水下的畫面,有鯊魚、海龜的影片,也有隨著潛水員遊歷於海洋世界的畫面。其中,伴隨海底的氣泡聲音情境,更具有引導的效果。(會後的互動很多、很多。互動的氣氛要在現場才會有特別感受,所以,期待各位的蒞臨囉!)

#在地方人文空間

















屏東影像月:偶然沙龍+音像星期五(11/2)
鄧佩貞:海的國度大冒險-海洋生態調查紀實與VR體驗
(原講者朱雲瑋,因為颱風受困離島,邀請公司同仁鄧佩貞代為分享)

在地方曾經在9月,響應「國際淨灘日」,嘗試規劃「生態月」,最後因為無法把講座集中,因而作罷。但是,依然延續生態關懷,每月固定規劃一場以上的生態講座,以帶狀方式呈現。從梁偉樂「意外開啟的潛水人生」(9/12)、戴啟明「溫度繪說畫」(10/10)、劉明浩「我所認識的埔里蝴蝶」(10/11)、鄭中信「動物園裡的北極熊」(10/12,13),到這場朱雲瑋、鄧佩貞「海的國度大冒險」(11/2),算是綿密的設計吧!

據我所知,這場海洋生態調查紀實的作品成果,是公共電視委託的計畫。請熟悉海洋生態的專家協助,以3D影像的方式,呈現海底地景、生物的多重面貌。並且,透過VR媒介的使用,讓人身歷其境,推動海洋教育。據說,現場會提供VR體驗服務,再加上內容生動活潑,很適合親子共賞,鼓勵大小朋友一同參與囉!適逢今日(11/2)的講座,公共電視也將首播這部影片,算是恭逢盛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1954 《 短角情事 》 (La Pointe Courte) 1961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 (Cléo de 5 à 7) 1965 《 幸福 》( Le bonheur) 1966(Les créature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