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瑞:「在地方」:噶哈巫語言文化的尋寶之旅(8/15)

星期三人文講堂(8/15)
林鴻瑞:「在地方」:噶哈巫語言文化的尋寶之旅(鄭中信心得)

這篇文章真的是存粹的心得感想。這場講座讓很多朋友齊聚一堂,不僅是在地方的常客盛情來訪,兼具學弟、講者身份的林鴻瑞(以及他的家人)的到來,還有喜歡畫畫的朋友翁勤雯( 全麥面),以繪製噶哈巫繪本的作者身份蒞臨,還有在埔里經營人文空間的 吳秀雀(和她的先生),碰巧因為環島而路過屏東。另外,連致力於南島語語言研究的學者齊莉莎,在田野調查之餘,也蒞臨在地方人文空間,間接促使屏東地區研究語言學的朋友接連出現,也有在屏東市經營背包客棧的朋友( 123自住行),在介紹之後來到。這些朋友的造訪,不斷擴充店主人的知識廣度與人際網絡,讓在地方的經營充滿著契機。

其中最值得提起的事,是小朋友的參與。兩個小女孩偶而在桌椅間穿梭遊戲、偶而拿手機打電玩、偶而拉著舅舅(鴻瑞)玩遊戲,讓講座活動在活潑的氛圍中進行。說實話,我很喜歡這種互動,生命經驗與知識的學習,總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步形成。而且,小孩的天真,總能讓文化復振之類的嚴肅議題變得輕鬆,不必膠著於使命與責任,而漸次凝練、內化成為生活。另外,還有講者媽媽熱情協助招呼與會者,還額外幫我打理晚餐,頓時覺得有失地主之誼而感到慚愧,反而提醒我得要好好思考,如何應對熱鬧的場合,讓大家都能盡興。(至於……講座內容是什麼?鴻瑞已經授權開放PPT下載,以cc創用的精神,交予讀者無償使用。就不整理和提供個人筆記了。)

關於「復振」的討論,其實也有類似的體會,如果族群、社區自身沒有自覺與行動力,再多的人才與資源挹注,也都無用。當人才離開、資源終止,所有的努力也都會化為烏有,成為浪費與耗損。相對的,擁有自覺與行動力的群體,所有類型的資源都會轉化成為能量,甚至回饋成為給予,成為雙向的成長。噶哈巫之所以會讓人關注、讓人感動,即是在於部落老、中、青各個世代,都努力用各自能力所及的方式,參與正名運動。老一輩嘗試回憶語言使用,學習紀錄的方式,以族語口述部落文化;中生代致力復振運動,嘗試與原民會、政府機構多方交涉;年輕一輩的利用網路資源,蒐集四散各地的文物資訊,臨摹文物工法,再現部落工藝。鴻瑞之所以義無反顧的投入噶哈巫文化復振,準備以學術的角度聲援,應該不僅止於個人的使命,也看見了族人的決心吧!期待族人們這二十多年的努力,可以早些開花結果。如果有機會到訪噶哈巫,我也將如同以往,提供影像專業,參與活動紀錄。期望復振之路順遂。

埔里四庄番-噶哈巫族

































星期三人文講堂(8/15)
林鴻瑞:「在地方」:噶哈巫語言文化的尋寶之旅

講者林鴻瑞在大學時期,曾經參與中央研究院民族所「2011第八屆人類學營」活動,認識了噶哈巫部落(埔里四庄番-噶哈巫族),同年暑假,便開始關注南投埔里平埔族噶哈巫的語言傳承問題。爾後撰寫計畫,獲得臺灣證券交易所〈下一個『不』消失的語言:噶哈巫語〉圓夢補助,陸續舉辦「2012噶哈巫語種子教師培訓營」,編寫劇本《噶哈巫少年》,廣邀同好組成「噶哈巫圓夢劇團」,完成戲劇展演,展現文化推動的能量。

大學畢業之後,考取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繼續以噶哈巫語為題,研究語法結構,攻讀碩士學位。求學期間,與主編陳嬿庄,以及潘正浩、涂文欽、朱恩成組織編輯團隊,以噶哈巫耆老潘永歷先生的手稿做為底稿,逐步進行田野調查,確認詞彙發音,在2015年出版《噶哈巫分類辭典》,收錄三千多的語詞,讓噶哈巫語言推廣,有更加明確的依據。現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就讀博士班,依然朝向噶哈巫語言復振的道路邁進。

認識林鴻瑞時(我都叫他阿端),我才考取博士班不久,以客家語詞彙語意的研究計畫書,通過徵選入學。與此同時,阿端也正好獲得圓夢計畫補助,對於同樣致力於語言學的同好學弟,自然也就情義相挺,經過阿端的引介,也開拓許多埔里平埔族文化的視野。回憶當年,不僅參與許多計畫內容,另外,還做了噶哈巫傳說故事的採集,拍攝過年禮俗、飲食文化、狩獵的紀錄,累計不少影音資訊。

在今年(2018)年初的聯繫中,還與我正在進行的「 映畫埔里」戲院訪調計畫有意外連結。透過阿端的田調資料,得知某位噶哈巫耆老,是埔里高樂戲院經營者的夫人,因而得以協助,建構當年高樂戲院的經營狀況。因為地方科技發展、地方經濟發展的連結,讓人思考平埔族部落的文化考察,或是梳理臺灣的歷史文化,可以用更加廣闊視野討論。

這次活動的促成,純粹是阿端情義相挺。遠從埔里鎮來到屏東市,不辭辛苦,帶著豐盛的經驗而來,想必會有很多的故事與大家分享。千萬不要錯過喔!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0960332873840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1954 《 短角情事 》 (La Pointe Courte) 1961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 (Cléo de 5 à 7) 1965 《 幸福 》( Le bonheur) 1966(Les créature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