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煒:台文雜誌《台文通訊BONG報》介紹和台文發展使用現況

小誌編輯(4/16)
朱志煒:台文雜誌《台文通訊BONG報》介紹和台文發展使用現況(鄭中信側記心得)

財團法人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所發行的《台文通訊BONG報》,是由《台文通訊》(19917月創刊)與《台文BONG報》(199610月)合併之後的刊物,於20122月合刊之後,每個月定期發刊。這份刊物以推廣台語文為使命,以我手寫我口的概念,不論是編輯部的說明、描述,或是收錄的各類文體作品,全部都可以透過台語音讀,讀出作者的腔調。另外,這份刊物熟悉當代閱讀的趨勢,紙本的刊物中,編輯了許多QR Code,讀者可以透過手機,連結各個相關網頁、下載台語輸入法、報名資料表等等。不遺餘力的推廣台語文書寫與閱讀。

因為講師朱志煒的聯繫,李江卻基金會特地在講座當週,寄發289期、292期、293期、297期的刊物,提供與會來賓索取。不預期的小禮物,讓活動變得更加豐富。為了讓讀者體驗逐字閱讀的趣味,聆聽台語的聲音,志煒另外帶來上個學年度的課程作品,作為朗讀的材料。他連續在屏南社大崁頂分校,開設台語文書寫的課程,講授拼音符號的使用,每一位學員都會在學期末,完成一篇大約六百字左右的作品。在課程結束之後,還會協助投稿,透過作品的刊登,鼓勵學員持續寫作。因為不熟悉文字訓讀與拼音符號,店主人作為示範,唸得七零八落,一篇文章,朗讀時間超過五分鐘,各種奇怪的音讀都出現了,竟然還出現了客家腔。有趣的經驗,讓人印象深刻。

趁著這個機會,我們向志煒詢問,不管是民視,或是公視的台語新聞,都可以發現,播報員的文字稿,是由國語所書寫。當播報員認識的台語詞彙有限,或者詞彙來不及置換,往往出現直接將國語詞彙,轉換成台語音讀的現象,使得讀者聆聽台語新聞的播報,必須搭配文字、畫面,才能理解語言的內容。面對各種新詞的出現,台語有沒有處理的方案?志煒因此提供了「itaigi愛台語」的網站(網址:https://itaigi.tw)。這是一個共筆辭典,具有檢索的功能,首頁會特別顯示「燒燙燙台語音詞」。網站收錄的所有辭彙,都會有網民提供的選字或音讀,使用者可以自由選用,也可以投票給最佳轉譯的詞彙。例如:最近火紅的科學新聞,科學家成功觀測黑洞。點選「黑洞」之後,會出現「烏空」(oo-khang)、「暗光星」(àm-kong-tshenn/àm-kong-tshinn)、「烏洞」(oo-tōng)、「暗空」(àm-khang)、「暗洞」(àm-tōng)、「烏塌」(oo-lap)、「黑洞」(hik-tōng)、「Put-la̍k-khò-hōo」等詞彙。(個人很喜歡「暗空」、「暗光星」的造詞,「烏塌」則是有科學涵養的詞彙)例如:搜尋寶可夢遊戲的「皮卡丘」,會出現「電氣鼠」(tiān-khì-tshí)、「弓蕉鼠」(King-tsio-tshí)……之類的有趣詞彙。(第一代寶可夢的口袋怪物名稱,全部都有收錄)匯集網民的各種創意,常有驚喜。

接觸台語文的紙本刊物和網路媒介,可以看見台語文的社群,以各種方式積極推廣台語文,引人注目也令人欽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1954 《 短角情事 》 (La Pointe Courte) 1961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 (Cléo de 5 à 7) 1965 《 幸福 》( Le bonheur) 1966(Les créature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