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佳峻:乞龜漫談:我認識的閩台龜圖像祭物(7/4)
























星期三人文講堂(7/4)
古佳峻:乞龜漫談:我認識的閩台龜圖像祭物

其實,在地方人文飲食館剛開張不久,講者古佳峻就已經和朋友來拜訪過了。當時,一方面因為剛剛開張,積極介紹空間的理念,自己的話有點多,二方面擔心詢問過多個人背景,怕拿捏不當而失禮,僅僅邀請訪客在粉絲專頁按讚,並未詢問姓名。對於佳峻的認識,僅止於是研究乞龜的朋友,以及FB上的名稱(姑且稱之為G)。後來,在 愛讀繪本屋、 南風博物-屏東博物館俱樂部等地方,翻閱到2016年的《 撫浪屏東|From Pingtung》雙月刊,雖是介紹屏東,風格卻與天下雜誌319鄉之類的文章有明顯差異。沒有過度的宣傳,內容樸實,接近生活,更像是給屏東在地看的刊物,很是喜愛。裡面時常出現古佳峻這個名字,而這個名字又和乞龜的訊息越來越密切,彷彿是個拼圖,指向同一個人。然後,在今年農曆年節假期,看見FB上的G,談及乞龜製作,談及教學,才突然有了關鍵性的連結,恍然大悟,G正是《撫浪屏東》、大學老師古佳峻,十足後知後覺。

正因為完成了拼圖,才大膽的向佳峻提出邀請,至「星期三人文講堂」分享。期望談談乞龜習俗,諸如製作時機、方式、樣式……等等,還請求現場示範,可否用1斤白米,組裝一隻小乞龜,類似於平安米的概念,在會後祈福,然後倒到在地方的米箱中,和其他米攪拌混合,庇祐顧客平安。只是當時洽談,正逢3月新學期開始,課程繁忙,一時無法敲定時間。反倒是被佳峻邀請,於6月以「讓想像成為行動:談文字與影音的魔術」(6/5)為題,到課堂上分享,也間接促成了「乞龜漫談」這場講座。而洽談「乞龜漫談」(7/4)講座時,也有個很棒的巧合。因為,正好規劃了梁偉樂「海龜面面觀」(5/30),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巧妙的連結起來。

這是場難得的連結,曾經參與過「海龜面面觀」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乞龜漫談」,一定可以拓展不同的視野。如果不小心錯過了自然生態的場次,也不要擔心難過,人文風景依然精彩。很感謝佳峻撥空蒞臨,據說在講座隔天,就要出國了,真的是萬分感謝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1954 《 短角情事 》 (La Pointe Courte) 1961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 (Cléo de 5 à 7) 1965 《 幸福 》( Le bonheur) 1966(Les créature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