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勻:編輯老屋新故事(9/5)

身邊的故事(9/5, 14:00)
李淑勻:編輯老屋新故事(鄭中信側記、呂鎰榮拍攝

從親人的死亡出發,看待老屋的生命,頗具空間詩學的意境。講者李淑勻在人格養成的國高中時期,便經歷同輩親戚、祖父的死亡。昨天才在一起的玩伴,隔天就因為意外而離開人間,生命的瞬間消逝,讓人措手不及;臥床的祖父,則是在認知退化中,讓病患與親屬之間,都歷經「不認得」的過程。祖父記憶模糊,認不出孫女臉龐、名字,祖父臉龐與身軀的消瘦,讓孫女無法與過去健康的祖父對應。不論身體的在與不在(生命的在與不在),淑勻認為「態度」決定了生命(靈魂)與身體的真正價值。又以生命禮俗的工業化出發,談論機械的生產流程,剝奪了親人悼念亡者的權力,不只讓死者異化為物質,親人也因為儀式的剝奪、時間的縮減,無法順利的告別,間接削弱自身生命,也逐步趨近於異化。

淑勻在談論老屋的觀點時,提出「於我」的概念。說到房子「是我的」也「不是我的」,提到「房子太大,無法帶著走」、「它像空氣一樣存在」、「它很自然的在那裡」,在具體的實存擁有、抽象的認知建構中,相互雜揉成詩意的語言。房子(家屋)做為生活的所在,它與身體、心靈之間,無時無刻產生互動。自我在建構世界(內在宇宙)的過程中,家屋也逐漸成為外在的宇宙。記憶在認知中累積,家屋成為堆積記憶的載體,逐步成為記憶的寶庫。家屋實際存在具體的空間中,也存在個人的心靈中。因此,淑勻關注的是,活化老屋的人如何看待老屋?如何看待老屋與自身?如何看待老屋、自身與環境的關係?

淑勻從態度的立場出發,在列舉四個空間活化的案例之後,特別提出大路關溫世和先生的麵店。麵店是新蓋的磚造建物,嚴格說來不算是老屋,但是裡面使用的建材、器物,都盡可能使用老物(仿製老物)。而空間的使用不僅是賣麵,同時也是文史工作的基地,偶而會有文史的聚會,也會在這個空間策劃活動,而不論是什麼樣的活動舉辦,老闆念茲在茲的都是所在的土地。在訪談過程中,老闆提及四處找老人家聊天故事,覺得客家聚落的務實,會呈現在子女的命名上,例如水災那年出生的小孩,有叫做「大水」之類的(他的名字是祖父取的,客家話就是「插秧」的意思),讓淑勻感受到老闆對於故鄉的熱愛。

對於土地的情感,有位實踐自學教育的朋友,特別念出一段關於新竹「伯公」(客家的「土地公」稱謂)的文章。時間軸線從感念土地的環境背景出發,逐步推展到經濟發展之後,為伯公搭建遮風避雨的處所,又因為產業變動、土地開發,稀釋了人對於土地的情感,使得伯公成為建設的累贅。朗讀聲在富有韻律、節奏的文句中流轉,帶有畫面、情境的描述,帶領聽眾進入到變革的情境中,有點感傷,卻又發人省思。以此做為這場講座的呼應,是個極為美麗的回饋。



















身邊的故事(9/5, 14:00)
李淑勻:編輯老屋新故事

Zine(或稱為獨立刊物,或稱為小誌)沒有特定的侷限,內含的議題多元、篇幅規模可大可小,編輯的形式沒有特別的限制,印刷數量更是依據個人喜好,或是依據經濟狀況而定。出版的週期,可能僅此一刊,也可能只有數刊,也可能很長壽的持續出刊。通常,僅此一版、不會再版,大概是普遍的特徵,如果走過、路過,便是從此錯過了。

另外,內容與形式的多元,值得再三玩味。具編者個性的Zine,闡述內心世界的程度,有時會進入到絕對主體的狀態。具興趣屬性的Zine,依據鑽研程度,有時會逼近專業,或是超越專業,近乎癡迷的地步。具有時事議題性的Zine,有的理性的陳述事件脈絡,有的會夾雜個人的情緒。呈現的形式,不會侷限在文字的描述,有時也不著重專業的排版,選用的載體多元,甚至夾雜絹印、拼貼的概念,有成為紙上美術館的趨勢。對於初探編輯領域的朋友們來說,以Zine做為進路,有很大的實驗與想像空間。

講者李淑勻曾經以生命禮俗做為方向,將焦點放在不被人關注的傳統產業,陸續採訪製作紙紮、棺木、石碑的工匠,瞭解到生命禮俗產業的國際化程度,幾乎完全取代台灣本土產業。總覺得,淑勻對於消逝應當有深刻的感受,才會以消逝的生命為題,採訪即將消逝的傳統產業。在探訪雙重消逝的經歷中,對於世界應該也有其獨特的觀看。後來因為屏東的地緣關係,關注屏東地區老屋再利用的問題,陸續進行各個案例的採訪,完成了屬於她的老屋再造觀察。很好奇,淑勻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解讀老屋再造的問題。會將老建築當作一個生命體來看待嗎?會談論人與建築的互動方式嗎?還是會談論個人的生命體悟呢?

很巧合的,在這場講座之後,晚間的「星期三人文講堂(9/5)」邀請陳志昌以「滿月圓、四月桃、度啐龜--生育禮俗的吃吃吃」為題,討論台灣的生育禮俗。連續參加兩場,應該會對生命有豐富的思索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6836139368089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1954 《 短角情事 》 (La Pointe Courte) 1961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 (Cléo de 5 à 7) 1965 《 幸福 》( Le bonheur) 1966(Les créature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