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中信:柔情力量共同體:談黃見達(2017)《雜貨店的故事》攝影集

音像星期五(3/15)
鄭中信:柔情力量共同體:談黃見達(2017)《雜貨店的故事》攝影集

關於「如何透過影像呈現生命?」這個問題,其實是多重的,影像不只是歷史檔案(紙張),不能單純聚焦於影片所顯像的內容。更加深刻的思考是,這個拍攝的內容,究竟碰觸了攝影者什麼樣的心裡感受,以至於讓攝影者產生了拍攝的動機,進而克服技術、困難,付出心力,找尋詮釋方式,用他個人的方法與風格,將影像呈現。因此,讀者閱讀的不只是相片中的故事,而是閱讀攝影者(作者)的感受。。尤其,當攝影者的鏡頭,指向著自己的家人,顯影的內容,是更加赤裸裸的呈現自己,怎能不以誠敬的心情,觀看這一系列的作品。

祖父母看著孫子的眼神是不一樣的,更何況攝影師黃見達是他們唯一的外孫。因此,對於黃見達(2017)《雜貨店的故事》攝影集,用紀實攝影的方式,拍攝看顧他成長的外公、外婆,無法單純用載體的態度看待。因為,在觀看照片時,不只是看見老夫妻的生活情狀,不只是看見孫子與外公、外婆的互動,攝影師的成長歷程,以及攝影者與被攝者之間深深連結的情感,也在影像中表露無遺。

作者在書序中提到「雜貨店是我創作的源頭,也是根本」,言明內在世界的意義,因為與親人的連結而得以拓展。在不斷堆疊經驗與記憶的生命歷程中,拓展內在宇宙的完整與遼闊。而雜貨店做為生活的場域,在時間的遞漸中,也逐漸成長,成為包覆記憶、思維、夢想載體,它以堅實的結構,保護的生活起居,阻擋外部的風風雨雨。因此,攝影集書名的「雜貨店」一詞,它做為承載生命歷程、生活記憶的所在處,並非在凸顯懷舊的情節,而是「家屋」的代稱詞。這個場域可以是任何所在,隨著不同家庭類型、職業類別,可以轉換不同的詞彙。

對於長期與外祖父母相處的孫子來說,拍攝外公過世、入殮的歷程,並非生活的紀實。而是在天人永隔、無能為力的當下,以熟悉的技藝,連結記憶,悼念逝去的親人,撫平傷痛。看似平靜的影像,其實藏著內在宇宙的風暴。讓讀者疼惜的哀傷,在於作者試圖修補內在宇宙的同時,依然關照了外婆,用攝影陪伴,一同以影像思念影像中的親人。

攝影集的最後,是極富超現實的照片。在夜晚的路燈下,在晚間綻放花朵的高大仙人掌下,在外婆工作告一段落,右手拿著米酒箱,左手指著仙人掌花,說著「仙人掌開花了」,做為結尾。那一瞬間的抓拍,呈現出作者以影像展望未來的期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1954 《 短角情事 》 (La Pointe Courte) 1961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 (Cléo de 5 à 7) 1965 《 幸福 》( Le bonheur) 1966(Les créature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