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相承,民和國小透過萬年溪激盪孩童創造力,屏北社大邀請群眾參與

教育理念相承,民和國小透過萬年溪激盪孩童創造力,屏北社大邀請群眾參與 (黃品証撰寫/2020.06.27) 
原文刊載於「屏北社大」FB專頁:https://reurl.cc/arOLNG 

民和國小因一幅萬年溪畫作而開啟與萬年溪的跨時空連結,從原本單純的萬年溪畫作進化成萬年溪上河圖,又轉化成未來想像版,最後更邀請耆老一起完成極其困難的古早味版本,雖然辛苦,但也正因為民和國小從2013年來的努力,使得萬年溪又增加了豐富的藝文氣息。這天(5/12)在雲林縣經營特色課程的國小校長、老師,來到民和國小參訪,認識師生的努力與製作上河圖的過程還有理念,透過參訪交流來了解國小教學要怎麼結合當地特色,讓教育不單只是知識面的學習,而充滿了凝聚力與創造力,為了當地文化與生態孜孜不倦的努力著。 

而社大近年來推動特色議題,萬年溪流域更是主軸之一,希望可以藉民和國小的經驗,以便特色議題的發展與完整。萬年溪流域對於一個屏東人來說,可能還停留在萬年臭、河川加蓋、採燈節短暫繁華的畫面,不知道它的過往今生與其所蘊含的歷史厚度。藉由民和國小這7年的努力,小學生對於學校來說不在只是一個義務教育的過客,學生能藉由課程與土地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找出對土地的認同,透過課程在地化的實踐,連結老中青不同年齡層的情感。 

民和國小成功把辦學與地區特色發展這兩件事合而為一,讓課程不再只是單調的書本知識或升學主義為導向的菁英教學,把師生帶到萬年溪,讓師生一起認識就在校門前方的這條溪流。過程中如何讓講師們認同這條溪,都必須先凝聚共識才有啟動合作的可能,甚至藉由合作讓彼此的課程可以跟萬年溪與大武山產生一個交集,這個交集點會使得參與更加顯著,所以社大與講師們的共識是必要的,也比較能感染學員們的熱忱,這樣由老師到學生,再由學生到老師的交流會開拓更不一樣的視野與想像,特此今日借鏡民和國小的辦學經驗做參考。 

再來民和國小因應課程需求擴大區域連結,與鄰近大仁科大、地方耆老一起攜手創作萬年溪的不同版本,同時開發APP連結學生與家人的親子層面,這樣垂直兼水平的合作,讓課程成功帶動區域的活絡與發展,讓每個人對於這條溪流不再只是過客,他們用生命的成長紀錄著萬年溪的不同面貌,這是很難得可貴的經驗。同樣的,對於社大來說,任何一項活動都不能只是過客,如何讓課程與社區合作,帶動社區的發展也活絡社區,是必要的課題。

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參與的群眾可以對在地事物激發不同的火花,甚至因為這些火花進而有了更豐富的想法,藉此建立講師、學員對於土地的認識與認同,然後會激盪出不同的行動。 社大希望透過萬年溪的議題延伸,逐步吸引更多的講師、學員、民眾參與,透過課程與各種戶外教學,累積精彩的在地創作,完成屬於社大的萬年溪的跨領域創作。一方面,期望與民和國小萬年溪上河圖,以及後續衍伸出來的作品,展開兩種不同教育系統的對話;另外一方面,邀請更多的社群組織,共構屏東學的文化想像,締造美麗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1954 《 短角情事 》 (La Pointe Courte) 1961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 (Cléo de 5 à 7) 1965 《 幸福 》( Le bonheur) 1966(Les créature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