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是雙向的關係,漸進式的、安靜的棉紙撕畫課,學員與講師彼此都能心靈沉靜、獲得自信

心靈是雙向的關係,漸進式的、安靜的棉紙撕畫課,學員與講師彼此都能心靈沉靜、獲得自信 (鄭中信撰文/2020.6.9) 原文刊載於「屏北社大」FB專頁:https://reurl.cc/V6vKby 陳秋敏老師是台南家專服裝科的校友,這個科系有著扎實的訓練,每一位學生都必須學會製作正統規格的新娘服、旗袍、西裝、棉襖,才能通過技術的檢核,因此培育了相當的技術。這讓陳秋敏老師一畢業就投入成衣產業,從事服裝設計、打版的工作,接觸牛仔布料的處理技術,以及配件縫製。直到公司轉投資到中國大陸,才離開這個產業。 大約快四十歲的時候,思考轉型的機會,透過學習棉紙撕畫的朋友,閱讀了蔡雪塀《紙藝傳情》這本書籍,深深被紙張的創作吸引。於是,與作者聯繫,以一對一教學的方式,學習這門技術,一學便有三年之久。當時,蔡雪塀老師同時也是「曰本佐藤香石和紙絵硏究會」台灣講師,在老師的賞識與鼓勵之下,陳秋敏老師準備了150幅的作品、個人履歷資料,到日本參加佐藤香石和紙繪研究会審核、實作,在層層認證下,取得棉紙撕畫的證照。延續蔡雪塀老師努力創新與不藏私的精神,陳秋敏老師也持續發揚紙藝文化。 陳秋敏老師回憶道,第一次投入教學,是在屏東縣竹田鄉的「無量壽養護中心」,這個養護中心照護著樂齡、身障、中風、失智的人口。在教課的過程中,隨時順應學員們的狀況,設計適合的內容,並且給予鼓勵,建立自信。在課程之後,社工回饋說,學員們會懷著喜悅的心情,期待課程的到來。另外,學員的反映,也給自己很大的信心,例如有位老先生會特地拿收音機放送日本音樂,讓上課的氣氛更棒。陳秋敏老師曾經問這位老先生,為什麼會想撥放音樂,他緩緩地說道「我能不適應這個環境嗎?」點醒了她對於人生的想法,覺得在教學的過程中,隨時會有反射回來的思考,讓自己也隨之成長。所以,很樂意到養護中心、關懷據點進行教學,學習長輩們的人生智慧。陳秋敏老師也對族群充滿好奇,想知道原住民朋友對於外來的手工藝,會有多大的接受度,曾經毛遂自薦主動爭取山地門鄉的授課機會。她回憶道,當年第一次到屏東市屏北社區大學上課,就停車問了五位路人,那次為了到三地門上課,還特地提早一週找路,避免找不到上課地點的尷尬。 而到屏北社區大學教課,是恩師所引介的。她提到,在屏北社大教學,很感謝顏慧珠女士(曹啟鴻的太太)的幫忙。顏慧珠女士擅長書法,在學習棉紙撕畫的兩年中,不僅協助結合兩項藝術,還幫忙課程推廣。後來,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之後,還協助將棉紙撕畫課程連結到心靈重建的活動。陳秋敏老師說,在林邊的課程對她有很大的啟發,災區婦女不僅僅是在學習中獲得慰藉,她們認真的態度,積極找尋生活方向,與家人分享,逐步建立自信的過程,對她投入教學有著更大的鼓舞,發現課程不只是為學員建立自信,也是為自己建立自信。課程與心靈是雙向的關係,漸進式的、安靜的課程,學員與講師彼此都能心靈沉靜、獲得自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1954 《 短角情事 》 (La Pointe Courte) 1961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 (Cléo de 5 à 7) 1965 《 幸福 》( Le bonheur) 1966(Les créature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