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溪・嘻遊記的二三事
(鄭中信/撰文/2020.04.18)
原文刊載於「屏北社大」FB專頁:https://reurl.cc/AqV40j
屏東市擁有雜揉人文與自然豐富風景,屏北社區大學的教師曾昭雄,長期在屏東市及周邊鄉鎮經營生態課程,每年都會編輯教學手冊,規劃戶外教學活動,讓學員既能了解生態的知識,又能實際參與調查行動。今年(2020年)曾老師分別在屏東市校本部(至正國中)、內埔分班開設了「屏東山水生態環境(下)」課程,特別在4月18日以合班的形式,舉辦「萬年溪嘻遊記」的體驗活動,也邀請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參與。
活動於在千禧公園集合(07:30),從公園內的感恩橋出發,沿著溪流,經過屏東市國民運動中心旁邊的濕地公園,順著消防隊萬年溪河岸,到衛福部屏東醫院、玉皇宮( 屏東玉皇宮)、宗聖公祠( 屏東宗聖公祠),再到萬年公園,然後再從另外一側折返,回到千禧公園,結束萬年溪的巡禮(12:00)。
在感恩橋旁,介紹緊鄰河道而施作的砌石工法,具有緩衝水流的作用,周邊植物豐富林相,也增加生態的多元性。
經過屏東市市立文化中心旁邊的人造濕地時,曾老師提到,如果濕地公園可以再增加植物的種類,將有助於國中、國小的生態教學。濕地公園周邊的解說牌內容,都是由曾昭雄所撰寫,傳達生態保育的企圖,不遺餘力。
萬年溪在日治時期曾經有過整治,是供應糖業的重要水道。在甘蔗收成時期,會在特定地點阻擋水流,讓河道的水平面升高,方便導引到糖廠中。因此,曾老師提及過往故事,當產季結束,解除攔水柵欄,水平面逐漸下降時,河道兩邊會聚集許多民眾,爭相捕捉溪流裡面的魚類,成為有趣的風景。正因為萬年溪與糖業有緊密的關係,部分區段的河道,有鐵軌跨越,也有供人行走的吊橋,至今依然留有遺跡。曾昭雄認為如果可以有效的規劃這些殘存的通道,讓遊客可以在上面行走,應當可以成為屏東市的打卡景點,有助於觀光產業的發展。另外,過去的萬年溪,因為工業、畜牧業、家庭廢水的排放,變得汙穢,散發惡臭,在九零年代曾有加蓋的工程施作,引發許多的討論。後來經過民間社群的爭取,成功阻止工程計畫。原本已經完成的水泥樑柱,在拆除之後,成為景觀平台的地基,工業廢棄物的再利用,成為佳話,也促成現在萬年溪兩側的風景,如果平台上有定期的音樂、劇場活動,應該可以醞釀萬年溪畔的藝文環境。
在行經台灣欒樹的區段,介紹了專門吸食台灣欒樹果仁的椿象;看見地面掉落的花朵,特別介紹福木雌蕊和雄蕊與授粉;看見攀附在河堤旁的寄生性植物,介紹了不同物種的移除方式;發現紅冠水雞時,介紹了幾種常見的環境指標生物。在路過阿勃勒的時候,品嚐阿勃勒豆莢內的黑色果肉,這讓大家爭相品嚐,分享心得,以及小時候吃過各種野草、野花、野果,頓時熱鬧歡騰。
因為興趣的不同,有些人難免會在某個地點停留;因為樂於分享,有些時候也會與講師越離越遠。但是,整個隊伍的行進,有著獨特的節奏,像是伸縮的毛毛蟲一般,穩定的聚集、拉長,然後再聚集、再拉長,只要曾老師一但停下腳步,解說周邊生態、人文,所有的人就會馬上跟上,聆聽講師的介紹。有對夫妻,帶著兩位小朋友,全程參與活動,跟著曾老師介紹,認識萬年溪畔的動物、昆蟲、植物。
活動特別安排玉皇宮、宗聖公祠的導覽活動,讓學員分成兩批,各別用一小時的時間,感受萬年溪畔的人文歷史。玉皇宮的解說志工帶領學員進入倉庫,參觀各種出巡的神像、鑾轎、神器、神獸。宗聖公祠的解說志工介紹官舍的歷史源流,說明館舍蘊含的儒家精神,樑柱提字所潛藏著深層的倫理意識。最後,在萬年公園介紹濕地生態、景觀橋,巧遇家庭日,多個小家庭相約在公園草地聚會,放置了十多個充氣不倒翁,讓小朋友比賽、遊戲,為萬年溪畔的人文活動帶來更多的想像,也為嘻遊記的活動,畫上美好的句點。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是否曾經注意萬年溪的自然生態、人文風景呢?社大未來也會持續舉辦相關活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 屏北社大紛絲專頁的訊息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