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昌:台灣天子門生陣音樂賞析

星期三人文講堂(3/28)
陳志昌:台灣天子門生陣音樂賞析(鄭中信筆記)
------------------------------
原來陣頭的稱呼,會因為指稱重點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名詞稱呼。例如「天子門(文)生陣」(組織概念)、「太平歌」(音樂類型)、「𥰔館」(樂器種類)這三種詞彙,指稱同一個對象。

台南天子門(文)生陣屬於音樂性社團,多依附於寺廟,有少數以社團組織形式存在,分佈在南方、北方邊緣地帶,並非位於中央鬧區。天子門生陣屬於文陣,樂曲吟唱由手拿五木拍板、叫鑼的人,引領陣頭,演唱歌曲;演奏笛(或洞蕭)、三絃的人,穩定節拍;演奏月琴(或琵琶)、胡琴的人搭配彈奏,完成組織形式的演奏。樂器的選擇,不似南管嚴謹,以功能性為主要考量,達到演奏組織的單元,便可成團。整體而言,各項樂器具備,再加上持「天子文生」牌的人,總共七至八人便可以出陣。演唱歌詞有七言、有長短句,台南各陣頭的演唱曲目重疊性不高,師承不同,各自具有其獨特性。樂譜的書寫方式,同時以五線譜、簡譜、工尺譜記音,以利各年齡層的閱讀需求。

在過去,陣頭以男性為主要成員,自1960年代開始,農村人口外流,陣頭演唱者改由16歲以下孩童擔任。因為16歲以下孩童,被認定為無性別,間接開啟女性參與的契機。直至今日,各陣頭皆以女性居多。

雖說台南具有「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身份的陣頭,總共有三個,但是,人數最少約三十多人,最多也大約五十多人,其中不乏其他陣頭成員支援,仍有傳承的隱憂。教育局因而在國民小學鼓勵推廣,以延續陣頭文化的保存。今年五月,台南將會有大規模的陣頭會師,可以持續關注相關訊息的發佈。(2018 高雄內門宋江陣 Neimen Song Jiang Battle Ritual 創意宋江陣頭大賽決賽,將於3/31(六)內門紫竹寺舉辦)
----------------------------------
星期三人文講堂
~點一杯咖啡、聽一場講座。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
講題:台灣天子門生陣音樂賞析
---------------------
講者:陳志昌(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時間:2018/03/28(星期三)晚間19:00-21:00
地址:900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豐源里)
---------------------
天子門生陣,也常見稱「天子文生陣」、「太平歌」、「太平清歌」,「乞丐歌」、「𥰔館」、「歌陣」。音樂表現以「歌頭」+「曲」的演唱方式,是結合歌仔戲調及南管曲的臺灣在地化音樂性陣頭,目前流傳在彰化、嘉義、台南、高雄等地。
---------------------














星期三人文講堂(3/28)
在地方人文空間(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
------------------------------
在1998年暑假,於墾丁國家公園認識陳志昌,轉眼已經快二十年。當時我們懷抱著對於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的熱愛,在恆春擔任為期兩個月的解說員,成為墾丁「陽光之子」,從此結下不解之緣。

這個團隊的成員,在經過密集的課程訓練,以及實際操演下,大都同時具備自然、人文的基本知識,爾後隨著各自專業的不同,朝向不同的方向發展。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的陳志昌,大概是少數持續兼顧兩種專業領域的夥伴。他具有護理師資格,曾在醫院手術房工作;後來陸續於台南大學、成功大學攻讀歷史研究所碩博士班,對台灣醫療史多有涉略,發表不少民俗與醫療的論文。後來,又曾在台南文化相關的機構工作,觸角又再次擴展,研究範圍擴及台南傳統文化的面向,充分將跨域(醫學、民俗)的專業整合,並且發揮得淋漓盡致。

關於「台灣天子門生陣音樂賞析」的講座,當然是應廿年的孽緣而生。講題的選定還有個插曲,志昌曾有飲食文化的提議,可以準備道地台南椪餅,在品嚐美食之餘,講講生育禮俗。但是,當時大約得知獨立書店「繫・本屋」有「飲食研究室」的規劃,準備進行將台灣食材融入西式料理的實驗,「春若咖啡」每個月有「咖啡品嚐會」,每場活動至少品嚐五種咖啡風味,怕屏東市同質性講座過多,姑且暫緩,只好請他找找其他講題。正好2018台南天子門生陣提出「無形文化資產」的申請,準備出版書籍,志昌參與了編寫工作,而屏東也需要思考自身所有擁有的文化價值,台南經驗可以做為屏東的參考。音樂屬性的講座,趣味程度也不輸給飲食類別,因此敲定了這個講題。

這場講座將明天(3/28)晚上(19:00-21:00)舉行,有興趣的朋友趕快報名(目前僅收推廣價,低消60元),因為店面較小,最多容納15人,名額有限,敬請包涵。
















鄭中信:無重力的空間與靈魂─ 談夏曼‧ 藍波安〈漁夫的誕生〉

星期三人文講堂
~點一杯咖啡、聽一場講座。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
講題:無重力的空間與靈魂─ 談夏曼‧ 藍波安〈漁夫的誕生〉
----------------------------
講者:鄭中信(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時間:2018/03/14(星期三)晚間19:00-21:00
地點:在地方人文飲食館(1F)
地址:900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豐源里)
----------------------------
蘭嶼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以身體實踐的方式,於海洋的水面上與水面下活動,並將部落的祖靈信仰、神祇故事,灌注於具體的生命經驗中,訴諸於小說創作,展現出達悟族獨特的宇宙觀。海水的液態屬性與洋流活動,造就了不斷移動的空間,海人必須順應液體的變化,調整身體的位置與狀態,進行捕撈漁獵活動,呈現出迥異於陸地的空間感受。而傳統不仰賴現代化機具的身體,不管活動於水面或水下,都必須具備海洋的知識與強健的身體,成為有能力、被尊敬的人。於是夏曼‧藍波安的海洋書寫中,屢屢強調身體的鍛鍊與經驗的累積,在達到特定的身心條件之後,才能夠獲得靈魂的共鳴、接近海洋的鄉土。
----------------------------
參考資料:PDF全文下載:
鄭中信(2016)《無重力的空間與靈魂─ 談夏曼‧ 藍波安〈漁夫的誕生〉》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pid=sites&srcid=ZGVmYXVsdGRvbWFpbnwwMHRpc2F8Z3g6NjZiOTVkMWEzN2FkNzYyMQ




二五評圖會

關於「二五評圖會」的發想和理念:

在傳統底片相機的時代,攝影行動是孤獨的,觀景窗通常只提供給一隻眼睛觀看。每次的條件判斷、參數設定,快門的開啟與關閉,都是個人機械技術和世界觀的展現。在數位相機的時代,對象預先顯影在LED面板,同時提供給眾多眼睛觀看,滿足快門前後的影像攝錄。雖然這樣的影像製造,可能是共同創造的畫面,但是,影像本身依然存在著某種觀看世界的視角,隨著文化、種族、世代的差異,呈現出不同的觀點,值得再三玩味。

對於攝影者來說,不論是在技術、視野,各自有不同的追尋,試圖透過捕捉決定性的瞬間,捕捉難以碰觸的靈光,將精神、價值顯影。踏上這段道路的攝影者,都知道其中過程的艱辛,如果可以有多元的討論與激盪,或許,可以減少些許摸索的苦痛。

因此,發想出「二五評圖會」的構想,希望在「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五晚間」,邀請攝影同好齊聚一堂,各自攜帶紙本作品(聯作作品為佳),分享創作概念,並且聆聽同好的觀點。在差異與同一的討論中,突破各自的瓶頸或框架,走向更加開闊、深遠的境地。
-------------------
活動辦法:
每人攜帶1組聯作作品(至少2張照片以上),相紙規格大小不拘,方便討論佈局、排列順序與方向。
每人都需針對他人作品發言,為了控制時間,活動人數限制在10人以內。
-------------------
活動地點:
在地方人文飲食館(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
活動時間:
3/9(星期五)1900-2100///第一次聚會
「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五晚間19:00-21:00」
-------------------
現場收費:
1.有帶紙本照片的人,收費150元整。(提供手沖咖啡+甜點1份)
2.空手而來的人,收費200元整。(提供手沖咖啡+甜點1份)
所以,別擔心!皆會供應參與者手沖咖啡、甜點。
-------------------
需事先報名
報名表單:goo.gl/jxT6VS








許惠閔:繪本與我



很感謝 愛讀繪本屋 的蒞臨分享,一口氣講了好幾本繪本故事,從[黑兔與白兔]、[~鱷魚和長頸鹿~搬過來、搬過去]、[一半、一半]開場,談差異、理解、相處,到[胡蘿蔔種子](1945年出版)談希望、堅持,到[愛會找到你,不管在哪裡]、[一塊一塊來]、[棉婆婆睡不著]提及陪伴、想像、夢想、互助。各個故事都可以牽動許多的想法,在聆聽中引領思索。或許是心境使然,每則故事都安撫著心靈,為 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帶來許多的鼓勵。

參與的人數超乎預期,足見愛讀繪本屋與繪本的魅力,13人就幾乎塞得滿滿,而且來自各個不同領域,有大仁科技大學、屏東大學 、 順順堂、屏東誠品書店的朋友,也有畫家、故事媽媽(還有可愛的小朋友)、服務高齡者的志工群......等等,期望大家都滿載而歸,也期望下次再度蒞臨。
--------------------------------
PS1.為了不打擾參與者的聆聽,也尊重肖像權,所以就背影處理了。
PS2.在活動之後,與 信宏的素描筆記 敲定了4/18(星期三)的講座,值得期待喔!















星期三人文講堂
~點一杯咖啡、聽一場講座。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講題:繪本與我
講者:許惠閔///愛讀繪本屋負責人
時間:2018/03/07(星期三)19:00-21:00
地點:在地方人文飲食館1F(屏東市豐源里公園東路29號)

大多數人都以為讀繪本是小孩的專利,卻忘了大人自己也可以是繪本的終身讀者,日本作家【柳田邦男】呼籲大家要能夠【三讀】繪本,三讀是指年幼時(悠遊繪本中),為人父母時(伴讀),中老年時品茗(為自己而讀),一本繪本給每個人的觸動會因自己的成長環境與人生經歷而有所不同,繪本豐富了我的心靈,因為繪本我的心更開闊、更溫暖,繪本會為你帶來什麼呢? 歡迎大家一起來讀會本。

參考網站:
愛讀繪本屋
https://www.facebook.com/愛讀繪本屋-630233020429901/

鄭中信:五條通,來自何方?走向何處? ~用2018的影像,凝視1947的屏東~

星期三人文講堂
~點一杯咖啡、聽一場講座。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講題:
五條通,來自何方?走向何處?
~用2018的影像,凝視1947的屏東~
(影像拍攝計畫-ing)

講者:鄭中信
時間:2018/02/28(星期三)晚間19:00-21:00
地點:在地方人文飲食館(1F)
地址:900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豐源里)





鄭中信:用影像寫日記:談攝影刊物的編輯發想

星期三人文講堂
~點一杯咖啡、聽一場講座。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講題:用影像寫日記:談攝影刊物的編輯發想
(獨立刊物系列之三)

講者:鄭中信(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時間:2018/02/21(星期三)晚間19:00-21:00
地點:在地方人文飲食館(1F)
地址:900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豐源里)

參考網頁:小確幸部落格
http://storyislands.blogspot.tw/












鄭中信:電視媒體的原鄉想像

星期三人文講堂
~點一杯咖啡、聽一場講座。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講題:電視媒體的原鄉想像
──談台灣原住民族電視台《O’rip 慢‧生活》的[緩慢]意識

講者:鄭中信(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時間:2018/02/07(星期三)晚間19:00-21:00
地點:在地方人文飲食館(1F)
地址:900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豐源里)

參考資料:PDF全文下載:
鄭中信(2015)[電視媒體的原鄉想像──探析台灣原住民族電視台《O’rip 慢‧生活》節目製作的「緩慢」意識]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pid=sites&srcid=ZGVmYXVsdGRvbWFpbnwwMHRpc2F8Z3g6NTRmNDg1NDA1N2Y2NGMyNA



(刊登於在地方人文空間《在地方好》第二十一期「在動靜之間」(2019/08/24, No.21)

台灣原住民族電視台(TITV)於2014年,企畫陳曉雯與製作人張家維,依循著原住民族電視台的成立宗旨,以台灣原住民做為拍攝主體,找尋具有族群文化意義的生活日常。陸續於新社部落拍攝 sakulu 幫工、道卡斯部落拍攝石滬漁撈、港口部落拍攝殺魚過程與酒麴製作、特富野部落拍攝 tusbuku 割筍、東清部落拍攝芋頭糕製作、靜浦部落拍攝鰻苗捕捉、文樂部落拍攝烘芋頭乾、卡拉魯然(新園)部落拍攝搭建鞦韆、史努櫻(春陽)部落拍攝製作麻線、Cihara'ay 部落拍攝採金針花,完成總共 13 集的節目。

名稱沿用阿美族具有「美好」語義的詞彙「O’rip」,試圖捕捉原住民自古以來的「美好」生活樣貌,製作了《O’rip慢‧生活》。每個單元的影片長度,依循台灣影視習慣,設定為60分鐘。影像拍攝以多個鏡頭、不同角度,採用遠景、中景、近景的「定格」畫面,進行長時段的拍攝,在蒐集不同角度與構圖之後,採取相互切換的方式進行剪輯;影像播映期間,除了現場的背景聲音之外,會斟酌加入輕柔配樂,醞釀觀影的情境,完成台灣版本的「慢電視」節目內容。

節目的播映時間,配合了週休二日的生活節奏,安排於星期日晚間8點到9點。播映期間,觀眾陸續投書反應,以內容具有「療癒」效果,認同節目的製作。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1954 《 短角情事 》 (La Pointe Courte) 1961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 (Cléo de 5 à 7) 1965 《 幸福 》( Le bonheur) 1966(Les créature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