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郁心:帶著鳳梨酥遊最北印

星期三人文講堂(4/25晚間19:00-21:00)

洪郁心:帶著鳳梨酥遊最北印(鄭中信側記)
------------------------------
這場分享會充滿著講者的風格,在幽默詼諧的態度中,展開驚險刺激的印度旅行。正因為個人風格的強烈,讓人覺得這趟旅程,並不是旅行本身有趣,而是因為旅行者有趣,所以感到這是個有趣的旅行。

例如:在礫漠中徒步行走,以為可以藉由「東方、女性、旅行者」等等條件,可以贏得某輛巴士的停車接送,結果沒有巴士停下來;例如在小島上遊歷,接受朋友的邀請而在小島過夜,在天色未亮的凌晨,必須划船上岸趕車,結果划船的男性朋友卻只送客送到岸邊,完全沒有護花的意思。例如:原本要購買充滿印度鮮豔色彩的服飾,卻被一位深謀遠慮的台灣旅人說服,鮮豔的衣服一定沒有勇氣在回台灣之後穿,因此購買了樸素、沒有特色的衣服;然後,又補了一段調侃自己的話「當初是量身定做的,現在體重增加好幾公斤,今天分享會前試穿,結果不小心撐破了,還是不要量身定做得好」,話才說完,又是弄得全場笑聲。例如曾經在印度咖啡店吃四川麻辣鍋,這種組合本身已經夠跳tone了,結果同行的印度朋友不吃鍋,所以還得夾菜給他們吃,最後只好一人獨享火鍋。另外諸如和婆婆媽媽們聊做頭髮,在唐卡學校學畫畫的故事,準備中文教材的過程,坐吉普車的經驗,網路無法連線的故事,印度男性朋友送的禮物,在中國出入境大廳的故事……等等,各個主題都有笑點,就不細說了,否則這篇側記,會是篇分享會的笑話彙編。

筆者偶爾會聽到,有世界旅行經驗的朋友說「印度騙子很多」,可能是個標籤,在比例上可能也是事實。講者也遇到類似的經驗,但是總以「你要不要相信」,做為面對狀況的方式。認為只要有勇氣,事情可能不會是想像的那樣,就是「你要不要相信」。也因為這樣的態度,印度旅行像是勇者闖關遊戲一樣,一關過一關。有的關卡,順利過了關,有的關卡沒通過,卻也沒有發生重大的事情。

因為講者最近正在與朋友們籌劃,將家裡的2分地蓮霧園規劃成背包客棧、農事體驗的空間,名稱為「 在,繁華阿嬤家」;與此同時,也正在研發蓮霧花茶,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產業。因此最後QA時間,有朋友詢問是否就此定居的問題。而講者回應的方式依然不改幽默,說到「如果有印度帥哥追求我,我就跟他去了」、「爸爸的體力有限沒辦法顧果園,然後蓮霧花一直開」,看似沒有回應問題,卻也都回應了。

這個場次的活動參與依然踴躍,有朋友到在地方的門口,卻擠不進來,只好遺憾地離去。所以,當講者的空間完成之後,有可能會再辦一場講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注意粉絲專頁的動態喔!



星期三人文講堂(4/25(星期三)晚間19:00-21:00)
在地方人文空間(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
洪郁心(在,繁華阿嬤家):帶著鳳梨酥遊最北印
------------------------------
如果人人都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的專長、興趣、經歷,講座就可以衍伸出更多講座。

四月初(4/4)的星期三人文講堂,鄭凱謙( Wanderer Wendell )「從開題到輸出:談刊物製作的從無到有」的內容,著重於人物的採訪,不論文字與影像,都具有個人特色。有位與會的朋友詢問凱謙是否有創業的打算,並提出婚禮攝影的其他可能性,認為婚禮應該可以有更知性的禮物,例如喜餅禮盒、宴客後的謝卡,適時加入有關新人的圖文書寫,比較可以加深賓客對於新婚夫妻、婚宴的記憶。針對這個有趣的想法,洪郁心提出了自己的經驗分享。

郁心先是分享印度恆河的旅行,體會到生命的生滅,輾轉將話題回到家人的婚禮故事。認為老人家因為年華老去,年紀越高,便越是不愛面對鏡頭,越難有機會幫老人家拍照。而喜事的籌劃,正可以簇擁老人一同參與、一同拍照,留下影像,也可以藉此機會,整理老人家的生命故事。如此一來,婚禮的舉辦,便不只是新人個人的成長、相識、結婚,更是回顧長輩們的生命歷程。這樣的想法,引起了其他參與者的好奇。

這個概念非常有趣,不同於一般的婚禮焦點(新人、主婚人),卻也不會有違和感。或許,要對生命的分合有些體悟,才會有這樣的串聯;或許,這跟印度恆河之旅也有所連結吧!因此,很冒昧的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向她提出講座的邀請,也很快獲得應允。雖然郁心有點戲謔的嘲笑,帶著鳳梨酥做國民外交,一出發便錯過飛機的糗事,但是,究竟那是一趟什麼樣的旅行呢?實在非常的期待。
































星期三人文講堂
--------------------------
講題:帶著鳳梨酥遊最北印
講者:洪郁心
時間:4/25(三)晚間1900-2100
地點:在地方人文飲食館(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
低消:60元。限額15人。
--------------------------
簡介:2014我告訴家人將去印度當中文老師,家人買了聽說印度人狂愛的鳳梨酥,然後當作女兒失蹤了。第一次的自助旅行,一本原文孤單星球,到了機場發現機票有問題,飛機飛走了..... 我不是旅遊達人,你或許可以當作花60元聽一場當你決定旅行,全世界會幫你找到一條路的有趣故事。

旅遊路線:達蘭薩拉→克什米爾→拉達克→馬納里→德里

陳信宏:在記憶和文獻裡遊戲:談[南國薰風-屏東五十名所]的創作發想與歷程

星期三人文講堂(4/18晚間19:00-21:00)

陳信宏:在記憶與文獻裡遊戲:談「南國薰風~屏東市五十名所」的創作發想與歷程(鄭中信側記)
------------------------------
這是繼許惠閔( 愛讀繪本屋 /負責人)(3/7)「繪本與我」講座之後(共12+1人),另外一次的爆滿活動(共14+2人),深深感到繪畫的魅力。而且,兩次都有小朋友蒞臨參與,只可惜空間不夠友善,小朋友(們)略顯辛苦,未來會再做規劃,讓在地方也可以成為適合親子活動的場所。

關於陳信宏( 信宏的素描筆記 )「南國薰風~屏東市五十名所」的創作內容,會陸續在「 阿緱小城 故事屏東 」這個FB粉絲專頁陸續發表,有興趣的人可以上這網站看看。這篇側記著重於QA,因為 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所辦的講座,會後的互動是另一波高潮(來過的朋友大概都印象深刻吧!)。

時過境遷,從1895到1945期間的屏東地景,已經有很大的轉變,會後聽眾興起了討論的熱潮,紛紛嘗試比對老照片、老地圖,找尋它們的當代地貌。在此起彼落的對話中,有人順勢提出邀請,除了用繪畫紀錄老屏東之外,是否可以請講師分享速寫和旅行,紀錄現在的屏東,或是旅行的故事。另外,在講座過程中,有位年紀最長的聽眾,一邊聆聽一邊點頭,所以主持人忍不住邀請了這朋友說說話,這位長輩也很大方的回應,感謝講師的分享,因為投影片的老照片,因為這場講座,讓她勾起許多的回憶,坐在一旁的女兒,還拿起手機,側錄母親分享的樣子,互動很溫馨。主持人特別追問顏色調性的問題,因為講師在調色時,每種顏色的選擇,都會事先嘗試濃淡深淺。還特別提到日本時期的一幅畫作(台灣公論版),並且在自己的畫作完成後,與這幅畫作進行比較。對於顏色的選擇,顯然有過一番思考。有位聽眾以調侃的方式說「因為喜歡」,結果講師竟然有出乎意外的回答,他曾經舉辦過票選、民調,然後才決定色調,引發了全場的歡笑。

關於「老」屏東的地景創作,大致已經告一段落。據說……目前正有很神秘的計畫正在進行,在地方也順勢邀請,並獲得講師的應允,一定在這裡舉辦發表會的。


星期三人文講堂(4/18)
陳信宏:在記憶和文獻裡遊戲:談[南國薰風-屏東五十名所]的創作發想與歷程
-------------------------
畫家陳信宏(2017)「南國薰風~屏東五十名所」,整理了屏東市歷來的文獻,以畫軸、水彩的表現方式,畫出值得記憶的地景。但是,明明就是要畫屏東市50個重要的地景,畫家竟然把自己的老家畫進去,還特別標記為「臺灣人商店繪者舊居」,成為50個地景之一(49+1),跟讀者開了個玩笑。未來的歷史學家可能會為這個地標傷腦筋,一定會想盡辦法考據那個地點,究竟有些什麼時代意義。

其實,這幅作品的發表,已經舉辦兩個場次的分享會(繫‧本屋(2017/11/10)、順順堂(2018/01/13)),分享創作發想與過程。這兩個場次都別具意義, 繫。本屋的空間本身就是眷村老屋,店主的書籍選擇以社會學、人類學做為主題。在繫‧本屋發表具有地方特色的「屏東五十名所」,相信定會吸引文史領域的朋友注意,據說在這個場次,會後QA焦點集中在歷史考據。 順順堂是個咖啡店,整體空間結構是日本時代的舊建材搭造的,也很具時代意義、建築特色。但是,在這個地方分享「屏東五十名所」有個更重要的意義,這幅畫作的草圖,幾乎是在這裡構思的。

至於,在地方人文飲食館為什麼要再邀約,理由很簡單,「一幅有趣的作品,值得一談再談」。更何況,還有很多面向沒有討論,根本還沒有針對藝術創作本身,對作者、作品進行討論呢!例如:作者為什麼用捲軸的形式呈現?為什麼故意違反構圖比例?選擇什麼樣的紙張?決定什麼樣的色調?為什麼調皮的把「作者/畫家」放到「作品」裡?甚至為什麼要刻意以印刷的方式,讓畫作以大量複製品的方式散佈?……

作品生產、完成的時刻,便已然成為歷史,成為被討論的文獻。但是,當作者刻意介入閱讀時,讀者便不能無視於作者的存在。當作者現身說法,又怎能錯失交流詢問的機會!已經聽過朋友,可以再次玩味;錯過前面場次的朋友,得把握機會囉!











早晨收到一封回饋信,內容關於昨天(4/18) 信宏的素描筆記 陳信宏「南國薰風~屏東市五十名所」的講座活動。這樣的內容,相信會激勵許多深愛這片土地的人們吧!全文如下:
---------------------
第一次聽「屏東市五十名所」是在 順順堂,還記得當時聽完講座後,滿滿的感動。其實並不喜歡「屏東人」這種流於標籤化的稱呼,但是當時卻浮現一個想法「屏東人好幸福,有那麼棒的人(們)在做這樣的事」。不是在執行某些公部門的計畫,不是因為工作上的需求,不為營利,只是單純的因為愛。因為愛而自發性地利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去完成這件作品。因為講師對屏東愛,讓我看見存粹的美好。這一幅作品會讓人憶起這兩場講座,憶起這份感動與熱情,然後再想想自己對於自己居住的這塊土地,可以做些什麼?真心希望台灣越來越好。

一位不使用FB的聽眾回饋




























星期三人文講堂
~點一杯咖啡、聽一場講座。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講題:
在記憶和文獻裡遊戲:談[南國薰風-屏東五十名所]的創作發想與歷程

講者:陳信宏(畫家。「南國薰風-屏東五十名所」作者)
時間:2018/04/18(星期三)晚間19:00-21:00
地點:在地方人文飲食館(1F)(低消60元)
地址:900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豐源里)
(因為場地較小,人數容量僅15人,請事先報名)

向聽眾提出的邀請:
作品生產、完成的時刻,便已然成為歷史,成為被討論的文獻。但是,當作者刻意介入閱讀時,讀者便不能無視於作者的存在。當作者現身說法,又怎能錯失探問的機會!

屏東雖然已舉辦兩個場次的分享會(繫‧本屋、順順堂),但是,依然有許多內容值得一再聆聽。已經聽過朋友,可以再次玩味;錯過前面場次的朋友,得把握機會囉!




黃文福:嘿!一起來慢跑吧!

偶然沙龍

黃文福:嘿!一起慢跑吧!(鄭中信筆記、心得)
偶然沙龍(4/14星期六14:00-15:30)
------------------------------
這次講座最重要、最有趣的關鍵句是「跑不快~裝備要帥」。一句簡單、詼諧的句子,串起了所有的內容,讓慢跑變成有趣的事。

阿福接觸慢跑的時間,大約是在2014年,當時因為體重過重,想透過運動減重,但是生性自由,不想待在健身房、游泳池等等的密閉空間裡,所以最後選擇跑步這項運動。就這樣跑著跑著,跑出趣味,距離越跑越遠,一時忘記自己只是初學者,牽動關節的韌帶、肌肉,還沒達到一定的強度,造成身體負擔過大,被迫休息了一段時間。只好遵循醫師的建議「慢跑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重新鍛鍊韌帶、肌肉的強度。

最讓阿福難忘的,是第一次參加正式路跑活動(2014高雄國際馬拉松),因為自認為是路跑新鮮人,所以報名了「歡樂組」。本來信誓旦旦的以比賽心情參加活動,結果報名歡樂組的成員,全部都很歡樂,父母親帶著小孩們,用舒適、愉悅的心情,開開心心的行進,一點都不像比賽。也讓他覺得特別的(也感到意外的),連報名半馬組、全馬組的成員也很歡樂,一點都沒有比賽的氣氛,反而像是嘉年華會。這種難忘的記憶,在成功減重之後,輾轉成為路跑的新動力。

講座很愉快的在「跑不快~裝備要帥」這張PPT停留很久,從好的慢跑鞋、排汗功能良好的衣服、褲子,這兩項基本配備開講,陸續介紹導汗帶(將汗水引流、要帥)、帽子(遮陽、要帥)、墨鏡(遮光用途、要帥)、手機(紀錄機能、拍照、帥)、機能手錶(GPS全程紀錄慢跑時間與路徑、身體機能,很耗電,跑太慢,會沒電、帥)、緊縮褲(固定肌肉的效果、要帥)、小腿套(固定肌肉、要帥)、襪子(不要買有接縫的,容易起水泡、要帥!?),全部裝備帥到底,感覺就會很厲害。這張PPT的互動,幾乎是從頭笑到尾,充分感受到阿福對於路跑的歡樂。

後來介紹網站「運動筆記」,發現台灣的路跑活動非常熱絡,全台灣幾乎每週都有路跑賽事,還時常有活動重疊的狀況。另外,有馬拉松筆記,以線上路跑的形式,整理自己平時的路跑記錄,與同好分享各種路跑經驗。阿福特地在講座結尾,剪輯參加最近一次高雄國際馬拉松比賽,全馬42公里路跑的短片,讓聽眾跟著路跑的足跡,感受一下馬拉松的路途究竟有多長。

後來阿福提到,路跑其實也是一種同學會,是種和同好聚會的方式。同好們時常邀約參加某場比賽,順便去其他縣市觀光。在這次高雄國際馬拉松比賽中,他們為了幫一位65歲的前輩慶生,還分別拿祝壽旗子各自跑了一段馬拉松。阿福調侃的說「如果拿旗子都可以跑了,未來可以嘗試拿自拍棒跑跑看」。(………筆者無言,阿福不改詼諧個性。)

最後阿福提到深刻的內省,在跑步過程中,縱使是一群人,還是得要面對自己,因為終究是自己在跑,跑步可以看見自己。慢跑可以讓腦袋清醒、不打結,常常有靈光一閃的經驗,想到問題的解決方案。才分享完講座活動,阿福馬上跑去參加高雄夢時代「2018 PUMA-nightrun螢光夜跑(高雄站)」活動,戰鬥力十足。(離開前提到「裝備都帶在身上,本來要全副武裝分享的」,話才說完,又讓聽眾們歡樂到無言)























偶然沙龍
------------------------------
嘿!一起慢跑吧!(4/14(六)14:00-16:00)
在地方人文空間(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
------------------------------
重返過往農村生活價值,這個活動的籌劃與內容,以及未來的可能發展,絕對值得參考。

黃文福是我的國小和國中同學,我都叫他阿福。介紹文一定要這樣開場,才能彰顯意義,因為這是回鄉、開店之後,才能有的連結。大概很多人會有類似的經歷,自大學開始,便背井離鄉,在當兵後,或許便會在求學的區域就業,離童年、少年的時空越來越遠。當年的兒時玩伴,或許會在偶然的機緣下相遇,有點熟悉卻又有點陌生的寒暄。想多說些什麼,除了不期而遇的時間匆促,腳底下踩踏的土地不對,很難激盪出漣漪。

返鄉之後,人親土親,和國小國中的同學們聯繫,越趨於頻繁,猶如過往農村環境,騎著腳踏車到處亂竄,不用下車,就可以找很多人玩。於是,這場偶然沙龍的串連喚起了記憶,彷彿又回到了孩童時期。

阿福喜歡路跑,這是早就在FB上知道,但是在閒聊中,得知他已經累積4000公里的里程數,倒是非常的意外,不論是年資與經驗,業餘玩家中的厲害人物了。在支持老同學返鄉創業,認同在地方人文飲食館參與式講座的理念,阿福一口便答應,在「偶然沙龍」中,分享長年的路跑經驗。因為是外行,所以大致提出了自己對於路跑的問題。

第一:在路跑之前要準備些什麼?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怎麼跑才會比較輕鬆?步伐、呼吸該怎麼調整?
第二:近幾年很常見到路跑(馬拉松)活動,這些活動有些什麼有趣的地方?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地方辦路跑?還是有那麼多的人參與路跑?(在國家公園區域裡辦馬拉松行銷台灣,彰化田中馬拉松成為凝聚村莊的盛事)

就在活動即將到來之際,得知阿福將準備村上春樹(2008)「關於路跑,我說的其實是……」這本書,分享閱讀點滴。已經可以想像,這會是場知性的體育座談。


















-------------------
偶然沙龍
~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
講題:嘿!一起來慢跑吧!
講者:黃文福(路跑愛好者)
-----------------------
時間:4月14日(星期六)1400-1600
地點: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費用:100元(附點心和飲料,入場前收費)
限額:15名(請事先報名,報名表如下)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5-y0D7LZQ5D7TzzuX-mDuCtO_2bQax32r6ttZQgezPU/edit
-----------------------
簡介:
曾幾何時臺灣出現了慢跑(路跑)的風潮,有些縣市、鄉鎮以這項運動,行銷地方,有些公司行號、團體組織以這項運動建立形象。每次有這樣的活動舉辦,總是會有許多人參加,彷彿是另外一種嘉年華會。

可是,跑步不是很累人的運動嗎?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樂此不疲呢?跑步不會很喘嗎?為什麼參加活動的跑者態度從容、面帶笑容?

用Google查詢,總會列出一些慢跑的優點與缺點,各類技巧、裝備也會一擁而上,對於想要入門的外行人來說,慢跑變得好複雜啊!

為了一窺究竟,本次活動邀請一位已經跑了4000多公里里程數的朋友,分享這些年的經驗心得,帶領我們進入慢跑的世界。嘿!讓我們一起慢跑吧!
-----------------------

陳書丞:當澳客喝咖啡-墨爾本展&咖啡店走訪分享會

偶然沙龍

陳書丞( Fuelwood Cafe 燃木咖啡烘焙工作室 負責人):當澳客喝咖啡:墨爾本展&咖啡店走訪分享會(鄭中信筆記)
時間:4/5(四)19:00-21:00(偶然沙龍)
在地方人文空間(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
-------------------
陳書丞以咖啡業者的角度,分享他對澳洲、台灣咖啡產業的觀察。提供了有趣的數據,澳洲每人每年約喝了800杯咖啡(1天約2.2杯!),台灣每人每年約喝了122杯(1天約0.3杯),需求量有著龐大的差異。(台灣喝泡沫紅茶/手搖杯的平均量,有每天2.2杯嗎?)

澳洲的咖啡店為了供應龐大的消費需求,以批量咖啡(以咖啡機沖煮咖啡)的方式因應,而機械式沖煮的咖啡,在高規格機械設備、高品質咖啡豆,以及經過嚴格感官訓練、技術精湛的咖啡師操作下,完全做足品管,提供品質穩定的咖啡,不會輸給手工沖泡的口感。(在澳洲墨爾本,約花新台幣60元左右,便可以喝到台灣手沖品質的批量咖啡)

因為消費市場大,澳洲發展出專業分工的產業架構,烘焙是烘焙、沖煮是沖煮,咖啡豆由產區直送至大型烘焙場,烘焙場再提供店家咖啡豆。特色連鎖的自家烘焙店,烘焙師可以依沖煮的需求,調整烘焙效果,沖煮師也樂於嘗試不同烘焙場的產品,展現其操控的技術。縱使是吧台工作,也有細緻分工,令書丞印象深刻的是,咖啡師面對大排長龍的顧客,也可以不疾不徐完成客製化的咖啡,並且與顧客閒聊,等待的顧客也不會因為隊伍大排長龍而急躁,展現從容的生活態度。

整體而言澳洲咖啡產業專業分工,咖啡豆品質高(成本低),廣泛使用機械沖煮,提高供應效率(效率高);咖啡師平均素質高,有一定水準的感官訓練,可以做好品質控管,提供高品質的咖啡。

















偶然沙龍
------------------------------
陳書丞:當澳客喝咖啡:墨爾本展&咖啡店走訪分享會
時間:4/5(四)19:00-21:00
地點:在地方人文飲食館(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
費用:300(品嚐澳洲咖啡與台灣咖啡差異)
現場收費,限額15人。
------------------------------
高雄「Fuelwood Cafe 燃木咖啡烘焙工作室」負責人陳書丞,個人經歷非常豐富,已經具有英國City & Guide 國際咖啡師、CQI Q-grader 咖啡品質鑒定師、SCA金杯萃取認證技師、SCA咖啡烘焙師的認證,知識與技術精湛。他的工作室不只是單純咖啡豆烘焙、販售、教學,在各類咖啡推廣課程中,還討論「公平貿易」的議題,提供學員思考農業產業結構的問題,是位致力於社會實踐的咖啡師。

今年(2018)澳洲墨爾本國際咖啡展MICE(Melbourne international coffee exhibition) 在3月22至24日舉行,這是咖啡愛好者與經營者的重大盛事,書丞趁此機會,至墨爾本取經,以咖啡店經營者的角度,探詢澳洲咖啡經營狀況。除了參觀MICE之外,還走訪各類小型咖啡店,匯集當地環境與產業資訊,帶回非常難能可貴的資訊。

書丞不吝於提供參訪經驗,在回台灣之後,馬不停蹄的規劃了3場活動,分別在清明節連續假期(4/5,6,7),以風趣的「當澳客喝咖啡:墨爾本展&咖啡店走訪分享會」為題,陸續分享墨爾本參訪梗概(4/5,19:00-21:00,在地方)、義式咖啡(4/6,14:00-17:00,燃木)、過濾式咖啡(4/7,14:00-17:00,燃木)等內容。本次講座還可以品嚐澳洲咖啡與台灣咖啡的差異(據說可以喝到飽),機會難得,邀請有興趣的朋友參與。




























偶然沙龍
~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
講題:當澳客喝咖啡-墨爾本展&咖啡店走訪分享會
講師:陳書丞( Fuelwood Cafe 燃木咖啡烘焙工作室 負責人)
----------------------------
經歷:
英國City & Guide 國際咖啡師
CQI Q-grader 咖啡品質鑒定師
SCA金杯萃取認證技師
SCA咖啡烘焙師
2017彰化生豆評鑑 評審
----------------------------
時間:4月5日(星期四)1900-2100
地點: 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
費用:300元(品嚐澳洲咖啡與台灣咖啡差異)
需事先報名,請填寫報名表,現場收費,限額15人。
報名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fJ7_z4kKkiCZZbAETOxOdJRmFZmWGOKajtO15KmYl3w/edit
----------------------------
活動簡介:
每年澳洲墨爾本國際咖啡展MICE(Melbourne international coffee exhibition)都是咖啡愛好者與經營者的重大盛事,不論是咖啡的品種研發、產區特質,或者是烘焙、萃取、沖煮的方式,到各階段所需要的器具、機械,種種技術手法、知識邏輯,會在短短幾天的集會中,一次展現。甚至是世界咖啡的發展現況,未來的願景藍圖......等等結構性的議題,也會有大量的討論。

2018年的MICE,在3月22至24日舉行,燃木咖啡負責人陳書丞便趁此機會,至墨爾本取經,以咖啡店經營者的角度,探詢澳洲咖啡經營狀況。除了參觀MICE之外,還走訪各類小型咖啡店,匯集當地環境與產業資訊,帶回非常難能可貴的資訊,有助於思考台灣咖啡的經營。

本次講座不只可以品嚐澳洲咖啡與台灣咖啡的差異,更可以聆聽陳書丞至MICE與澳洲咖啡店的參訪資訊,內容密度極高,機會難得,邀請有興趣的朋友參與。

鄭凱謙:從開題到輸出──談刊物製作的從無到有

星期三人文講堂(4/4)
鄭凱謙:從開題到輸出:談刊物製作的從無到有(鄭中信筆記)
-----------------------------
在「暗室|微光」的企劃初期,書籍的內容、定位、架構、規模,曾經讓鄭凱謙與何嘉修兩位作者經歷一番討論。因為「暗室|微光」是以攝影為主題的書籍,涵蓋攝影人物、設備器材、拍攝技巧、沖印技術,以及影像創作、影像哲學,龐大的企圖,致使內容也隨之龐雜,這本書籍究竟該定位為雜誌或主題書?如果因為規模過大,而拆解或濃縮成為數本小冊子,是否依然可以呈現原先的想像?書籍呈現形式,必須文字與圖像兼具,才有可能將受訪者的專訪內容、影像創作呈現,這又如何與圖文書進行區隔?在講座一開始,便拋陸續出了對於書籍的思考。

兩位作者接觸傳統底片攝影的年資,只有一年到兩年的資歷,認識的攝影者不多。為了完成企劃,只好由網路搜尋,彙整當時「底片世界(FB紛絲專頁)」中較活躍的攝影者,在草擬採訪大綱之後,以私訊、郵電進行陌生拜訪。在獲得對方許可之後,接續聯繫訪談時間。在草擬訪綱時,曾經參考房慧真(2017)「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書籍中「蛔蟲(要事先建立基本資料,不要成為回音)」,「夾藏(提問循序漸進,避免直接戳傷)」、「年表(由事件前後,歸納歷史脈絡)」、「無聲(於無聲處聽驚雷)」、「敵人(遊走於灰色地帶,碰觸敏感問題)」的概念。但是,因為受訪者們的網路訊息不多,無法事先獲得足夠的背景資料,無法針對受訪者的特殊性準備問題,採訪架構僅能以制式化的訪綱進行,往往必須訪談兩次,才有可能達到基本的認識。

在完成文章撰寫之後,會給受訪者閱讀,補充或修改疏漏之處。進入到排版階段,也會將版面初稿寄給受訪者,請教修改意見。因為事前準備、編輯專業、採訪倫理各個面向面面俱到,整體來說,收訪者(共11位)都給予這本書籍很大的肯定。












星期三人文講堂
------------------------------
鄭凱謙:
從開題到輸出:談刊物製作的從無到有
時間:4/4(三)19:00-21:00
在地方人文空間(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
------------------------------
鄭凱謙熱愛傳統底片攝影,他與搭檔何嘉修以此為題,或是透過網路搜尋,或是在與朋友言談之間,認識並聯繫於台灣活躍的底片攝影者,依序採訪吳孟儒、葉政良、李俊、楊芷涵、余勁甫、Cameza、Mechanman、Wizardenx Lee、Whatevergraphy、廖俊達、管憶華等人,騎著摩托車走遍台灣各縣市,共同完成「暗室|微光」這部著作。

雖然以傳統底片為題,讓讀者在閱讀人物故事時,遊走於底片的世界裡,但是,這並不是一本執著於底片攝影的書籍。做為出生於網路世代的攝影者,僅是從「歷史的」底片出發,探問攝影的本質和意義。書籍一開始,便在「關於底片的迷思」文中提到「回到攝影本質,數位與底片的攝影,並不在於真不真,假不假,而僅是器材選擇的不同」(頁13),揭示著兩位作者的探問。

對於刊物的編輯排版,涉及主題、文字、影像的掌握,例如各個主題需要多少頁面來呈現,標題與內文的字體、字型如何選擇,照片的跨頁與不跨頁……等等,都有其特殊的考量。最後的輸出印刷,涉及設備的認識,以及與廠商溝通的問題,技術非常繁複。

因為凱謙家住高雄,離屏東很近,趁著他還沒到中北部工作前,趕緊邀請他與大家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千萬要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星期三人文講堂
~點一杯咖啡、聽一場講座。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
講題:從開題到輸出──談刊物製作的從無到有
----------------------------
講者:鄭凱謙(攝影刊物「暗室|微光」編輯)
時間:2018/04/04(星期三)晚間19:00-21:00
地點:在地方人文飲食館(1F)
地址:900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豐源里)
----------------------------
製作一本刊物並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困難,但卻暗藏許多細節。從主題的選定、刊物內容的企劃、到排版輸出,甚至是採訪人物,都是刊物製作會遇到的事情。講者將利用他的畢業製作成品《暗室│微光》與各位討論以上所提到的問題,此書為底片攝影主題書,若對於底片攝影有興趣的朋友,也相當歡迎參與這次的講座。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法]安妮·華達(1928-2019) 1954 《 短角情事 》 (La Pointe Courte) 1961 《 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 》 (Cléo de 5 à 7) 1965 《 幸福 》( Le bonheur) 1966(Les créatures)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