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貺怡:西方藝術史中的人體意識與其再現(鄭中信筆記)(8/12)

高美講堂:《身體與文化》高美館跨域藝術系列講座(107.8.12)
講題:西方藝術史中的人體意識與其再現(鄭中信筆記)
講者:陳貺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遲到了一個小時,依然決定買票進場。雖然僅僅聽後面的一小時,依然精彩,收穫滿滿。所以,只有後半場的筆記。

窗戶說定義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人透過窗戶觀看的是人的故事。畫框近似於窗戶,畫家透過畫框說故事,讀者透過繪畫看故事。因為繪畫是訴說人的故事,為了在有限的空間囊括時間軸線,畫面中因此重複出現特定人物的構圖,成為歷史敘事的方案。(Ghiberti 1425-1450繪畫論)

人文主義下的身體位置,具有多重性。畫家在構圖的時候,認為藝術模仿自然,人(身體、肢體、表皮)是有機性的統一,身體具有藝術性的統一,會考量繪畫人物的畫面位置,將人的身體做為萬物的尺度,隱喻成為世界(Filippo Vilani 1381-1382)。依據人物身高比例構圖,考量背景的視覺消失點。另外,還會以讀者作為敘事標準,考量讀者的觀看位置,讓讀者意識到自己正在觀看。

在新柏拉圖主義的論述中,致力於找尋自然中的完美比例,圓形、四方形的對稱,成為詮釋的焦點。認為上帝創造宇宙容納精神、思想(以圓形象徵),創造地基容納物質、身體(以方形象徵)。人是依照上帝的形象所創造,因此找尋完美比例的方向,應該要從人的身體尋找。自此,完美的身體、完美的身體比例、完美身體跟建築的關係,成為思考與討論的方向。達文西所繪製張開雙手、雙腳的「維特魯斯人」,以肚臍做為圓心、以生殖器作為方形的中心,便是在找尋人類的完美比例。(建築論)(備註:尚未有新柏拉圖主義以前,中世紀教堂不曾出現圓形的教堂。)而找尋完美身體的性別必須是男性(亞當),因為女性(夏娃)是男性的肋骨所造。以此輾轉討論達文西繪畫美男子,並非表示性向,而是在追尋完美比例的概念中,必須透過男性探詢世界、接近上帝、見證上帝。(Durer 1505-1507 人體比例四論。近似於形態學)中世紀的繪畫中,只接受亞當與夏娃的裸體,其餘身體都有服飾。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1536-1541),將所有聖人以裸體現身,認為復活的身體是完美的身體,無須遮掩。教會因而展開20年的論戰,聖者曾經一度被畫上服裝,後來又被移除。

因為身體是世界的隱喻,必須完美,後來也接受死亡的身體,以醜陋、卑微、骯髒的身體,藉以見證死亡,反向隱喻「必死的身體、不朽的靈魂」(道成肉身)。(有討論完美比例的肖像與身體,自然也有討論醜陋比例的肖像與身體,所以在達文西的作品中,會出現近似於現當代諷刺畫的肖像。但達文西並非在繪製諷刺繪畫,而是以研究的精神,探尋什麼是醜陋。)

身體美的讚揚與裸體的大量入侵,來自於「家庭論」。這本書主要在討論靈魂、時間,身體如何鍛鍊,如何成就健康的美好身體,還討論膚色問題。在追尋美好身體的價值中,曾經出現近乎現當代cosplay的角色扮演,將肖像畫在完美比例的身體上。但是,裸體的接受還是有其界線,裸女的繪畫曾被有限度地接受,如Giogiogne 1501-11「沈睡的維納斯」,因為眼睛閉起、露出無毛的腋下、遮住生殖器的畫作,被用在迎娶與新房等婚禮儀式中(滿足窺視的慾望)。而Tiziano 1538卻以同樣構圖,裸女是睜開眼睛(眼睛直視讀者),遮住腋下的自態,被視為淫穢之作(知道被觀看,並且正面迎接)。

Tiziano挑戰藝術價值的面向,還有在醫用解剖學(Vesalius 1514-1564, 1543論人體構造)、藝用解剖學中出現。曾經配合有醫學解剖的需求,繪製人體骨架、肌肉、皮膚(功能解剖學)(當時的解剖對象為吊死的罪犯、一年約1-2具、冬天),身體以展示的姿態呈現。17世紀的荷蘭醫師群,會以解剖課做為背景,繪製群體肖像。因為對於身體的剖析逐步接近於形態學,讓解剖變得戲劇化,身體被視為有骨肉的機器,逐漸出現模擬活人姿態的骷髏,以「虛空化的傳統」,以「虛空的虛空(骷髏凝視骷髏)」回應「死亡的提醒」。(1665解剖劇場、Hogartn 1751殘忍的回報(代價))















高雄市立美術館
裸-泰德-身體x《身體與文化》 解碼西方藝術史中的人體學-陳貺怡主講「西方藝術史中的人體意識與其再現」


1 則留言:

  1. 《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國際巡迴最後一站在高雄!跟著羅丹、雷諾瓦、馬諦斯一起感受裸體之美

    https://www.elle.com/tw/life/culture/g22058211/nude-masterpieces-from-tate-kaohsiung-museum-of-fine-arts/

    回覆刪除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我是高雄第一社區大學的講師,第一社大為了推廣文學閱讀,與高雄文學館連結,借用文學館二樓閱讀空間,開設我的「給自己的閱讀筆記」,以及邱瓊慧老師「閱讀經典文學」兩門課程。在空間地利之便,有機會結識館內同仁。因為「閱讀筆記」的課程策略,以九週次的時間,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