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中信:左翼時態: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及其《在永久屋裡想家》的廢棄(8/8)

星期三人文講堂(8/8, 莫拉克風災9週年)
鄭中信:左翼時態: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及其《在永久屋裡想家》的廢棄

莫拉克獨立新聞網(88news)在 2009 年 8 月 8 日莫拉克風災發生之後,以長期蹲點的方式,紀錄災難日常中的非常,對抗時下新聞媒體追求賣點的習慣,藉以延長閱聽大眾的耐心,加長關注災難狀況的時效。並站在災民的立場,報導重建與安置的過程,批判國家及民團的權力介入,使得災民在家園毀壞、天人永隔的創傷之後,又再受到文化斷裂、族群分化的二次傷害,於 2012 年彙整採訪團隊對於莫拉克風災的觀察,重新整理採訪資料與新聞檔案,出版《在永久屋裡想家:莫拉克災後三年,「永久屋」與人的故事》,頗有抵抗國家權力,照見人間不平的態勢。

新聞書寫講求的是進入現場、真實紀錄,記者以第一線的採訪身體,強調眼見為憑、親身經歷的方式,收集新聞材料,敘說事件的脈絡。為了呈現更多元的情境,架構事件的整體樣貌,或者為了彌補記者自身的現場缺席,或者輔以專家學者、政策官員的評述,人物訪談是不可缺少的行動。透過人物在場的描述,藉以復現已經成為歷史的現場。乍看之下,盡可能身歷其境的新聞媒體,講求客觀事實的描述,呈現了現場的樣貌。但是,事件的報導與否?用何種角度報導?採訪何種對象?採納何種內容?這一連串的思考,便早已涉及判斷。不論記者(或受訪者)如何強調其對於事件描述的客觀性,一旦「觀看」的意識啟動,便無可避免意識型態的運作。與其說報導呈現了事件的現場,倒不如說報導呈現了記者「觀看」的事件現場,呈現了特定意識型態下的現場。因此,標榜長期蹲點、紀錄日常的莫拉克獨立新聞網,以關注失去資產、流離失所的族群出發,批判他者權力過度介入態度,為災民抱屈或是爭取災民權益,其所展的災難現場與重建現場,是為邊緣發聲的現場,讓這部集結三年觀察的《在永久屋裡想家》,充滿左翼的聲音。

而氣候變遷已然成為事實,巨大天然災害無法避免,未來隨時都可能創造出新的邊緣族群,國家究竟可以分配多少資源,協助災後重建?又會以何種態度看待災民?這將考驗著台灣的國族概念與社會價值。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在永久屋裡想家》這本新聞集刊,詳細描述新聞團隊的「觀看」,展現出其對於他者權力的批判,正可以透過這部著作的觀察,討論台灣的左翼思維,以何種態度看待自然災害的發生?以及以何種態度處理災後重建?甚至,看見左翼思維,如何透過新聞書寫,以非虛構的文學撰述下,架構出台灣當代的災難風景,批判他者權力所創造的廢墟記憶。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535894182677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我是高雄第一社區大學的講師,第一社大為了推廣文學閱讀,與高雄文學館連結,借用文學館二樓閱讀空間,開設我的「給自己的閱讀筆記」,以及邱瓊慧老師「閱讀經典文學」兩門課程。在空間地利之便,有機會結識館內同仁。因為「閱讀筆記」的課程策略,以九週次的時間,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