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鄉找尋台灣風味的返鄉青年卓利昌
(鄭中信撰文/2020.9.14)
曾經有一陣子,瑪家鄉栽種了許多的原生茶,但是隨著經濟物種的轉換,重要性越來越低,逐漸被檳榔、芒果、紅肉李、粗梨、咖啡......等等果樹所取代。在哥哥卓志昌致力於咖啡產業的推動,引進諸如SCA精品咖啡認證、CoE國際咖啡競賽、Q Geader咖啡品質鑒定等等標章、認證與競賽,創立品牌「嵐雲綠海咖啡莊園」之後,心繫故鄉的卓利昌,也開始思考原鄉的特色,嘗試推廣原生茶,申請產銷履歷,進軍高單價市場。
卓利昌提到,台灣所產的茶葉,不是只有紅茶、烏龍茶,在強調地方特色的當代,找尋代表台灣的茶,會是突破困境的路徑。而且,各地都有原生茶種,風味各有特色,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已。他所經營的茶業,在2019台灣國際茶業博覽會被看見,就是努力最好的成果證明。有趣的是,原鄉部落也有屬於自己的茶文化,味道的需求不同。卓利昌曾經詢問部落耆老喝茶的方式,紛紛提到茶是一種提神的藥,因為口感苦澀,所以喝了會很有精神,會很舒服,也就以實際需求,調整茶湯的苦澀程度。這和品茶評鑑的標準有些衝突,卻也產生了對比的趣味。而茶葉雖然是藥,卻不像小米,沒有進到祭祀祖靈的文化系統中,未來倒是會繼續詢問,茶葉是否入原住民族菜餚的問題。
雖說卓利昌的原生茶已經被看見,卻也維持著斜槓。相對於霧台鄉、三地門鄉觀光產業的發展,瑪家鄉的亮點相對較少,縱使同時有遺址巡查員、文化導覽員的資格與工作業務,還是偶爾要上山割草,賺取零用錢。因為深刻的親身經驗,認為原鄉需要青年,但是並不鼓勵貿然返鄉。返鄉青年必須要清楚返鄉動機,並且時時審視,還得要進行資源盤點,才能夠掌握損益。另外,也認為原鄉產業必須要有社群的建立,讓專業可以彼此協助,才能維持得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