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藝術與生態環境的山河交會:特色議題綠水綠山行動策略回顧
屏北社區大學自2000年開始,便以屏東學做為發展目標,曾經開設「屏東歷史導讀」、「屏東產業人文」、「認識屏東六堆客家文化」等課程,爭取舉辦屏東研究研討會,推動GIS地理資訊系統。爾後,思考如何在社區發展地方學,陸續開設課程,邀請文史工作者、學者,講述屏東的發展;編輯《屏東研究通訊》,響應縣府的《屏東文獻》;延續屏東學的發展理念,持續舉辦「屏東研究研討會」。
屏北社區大學延續傳統,今年在「屏衡永續-萬人行動派」特色議題的規劃中,發展地方知識,促進地方創生,提升民眾人文社會素養,促進公共事務參與,以「萬年溪流域」、「大武山山系」做為活動場所,關心屏東「農業議題」、「減碳節能」議題。總共辦理4場次(4/29, 4/30, 5/13, 5/14)的計畫說明暨教師社群籌備會議,邀請14位課程講師,一同思考單元設計,以融入式課程,引領同學關心屏東的鄉土。舉辦兩次的簡報(5/8, 5/15),兩次的踏查(5/6, 6/14)、一次民和國小的參訪活動(5/12),讓行政團隊、講師與學員貼近萬年溪的人文、自然。
109學年度第1學期已經結束,每位參與的老師,以各自的專業,詮釋議題,展現豐富多樣的風采。同一學期的公民素養週,以流域學習作為主題,規劃兩場論壇(6/19, 6/30),志工成長活動規劃滿州鄉欖仁溪的生態之旅(7/26),員工成長活動規劃小琉球生態之旅(8/5, 8/6),班代成長課程邀請陶藝老師,帶領學員製作具有萬年溪元素的陶杯(6/13, 7/4),以不同類型的活動,參與特色議題計畫。(參見附件1籌畫與回應「屏衡永續-萬人行動派」相關活動剪影)
服務於屏東女中的美術課、音樂課教師汪乃文(1909-1999),曾經以屏東與萬年溪為題,創作〈屏東謠〉、〈搖籃曲〉兩首樂曲,成為屏東難得的代表歌。另外,在2012年「萬年溪主題曲創作徵選」活動得獎作品,陳東賢〈水水的萬年溪〉、余國光〈美麗的傳說〉、葉正豪〈愛無止境萬年溪〉也是膾炙人口的歌謠。盧玉英老師「屏東好聲音-合唱團」、李如玉老師「中國笛社」分別在各自的課程中,融入這些代表樂曲,讓學員認識屏東樂曲,也在公開演唱、演奏,與民眾分享成果,聆聽屏東本地的樂曲創作。
莊竣惟老師「生活陶藝創作」、王怡珍老師「生活韓語」、鄭中信老師「屏東街頭巷弄:手機帶我趴趴照」紛紛關注萬年溪旁的宗聖公祠。宗聖公祠是六堆曾氏家廟的特色很多,鄭中信老師以建築物的樑柱,以及梁柱上多樣的字型為主題,帶領學員拍攝樑柱的光影,文字與建築的關係。王怡珍老師的課程思考跨國際的連結,嘗試拍攝MV,在介紹屏東特色地景的企劃中,特別設計介紹宗聖公祠的單元。傳統建築結構中的吊筒,常常雕繪複雜的幾何圖樣,莊竣惟老師特別拓印花卉符號(6/3),應用到陶藝裝飾中。另外,引領學員以各自對萬年溪的想像製作花器,最終會以組裝的方式,拼裝出班級的萬年溪風貌。
陳秋敏老師「棉紙撕畫社」參考民和國小〈萬年溪上河圖〉的概念,邀請學員臨摹鄭中信老師的萬年溪攝影作品,也請學員拍攝萬年溪,找尋感興趣的素材。素材有人文地景,也有自然生態。曾素萍老師「歌仔戲實驗劇團」邀請南方薪傳歌仔戲劇團吳美玉團長填詞,完成與萬年溪有關的唱詞,以古今穿梭的概念設計劇目,請學員在千禧公園拍攝MV(7/11)。孫華瑛老師「故事創造遊戲坊」融合節能減碳、環境生態的內容,設計互動式的劇場行動,以快閃、直播的形式,在萬年公園展演(7/4)。
曾昭雄老師「屏東山水生態環境探索(下)」舉辦「萬年溪嘻遊記」的體驗活動,從千禧公園濕地公園出發,順著萬年溪,到玉皇宮、宗聖公祠、萬年公園(4/18),介紹建築工法、生態保育、人文歷史。走入流域也走入山林,因此規劃里龍山的山林踏查(6/6),進入不同的場域,感受環境生態的差異。另外,為了進行更大規模生態教育的推廣,曾昭雄老師邀請十年來的課程學員,一起挑選適切的照片,設計學習單,策畫為期三個月的攝影展,陸續在10個高中、國中、國小策展,最終在萬巒圖書館結束(4/24-7/30),期望引領民眾反思自身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於109年度第2學期製作萬年溪生態解說牌、QRcode,搭配生態地圖,推廣環境教育。
陳國仁老師「養生太極拳社」考量防疫,設計淨山活動,一方面帶領學員走進德文山認識部落,一方面撿撿垃圾清淨山林、一方面到戶外強健身體增加抵抗力,面面俱到的設計課程內容(5/17)。趙瑞雲老師「時尚玩布-機縫」關注大武山的魯凱族、排灣族文化,融入原住民元素,將琉璃珠的圖騰放到拼布中,帶領學員製作筆袋、手提包。
劉佳孟老師「創意天然手工皂」融入當季食材、香料,將香蕉、小黃瓜、蘆薈、艾草、左手香融入課程單元,帶領學員製作手工皂。因為課程會遇到端午節,還設計了艾草、午時水的超級平安皂的趣味內容。邱秀花老師「花藝之美與園藝療癒」以生活、生產、生態、生命、生計「五生循環」為核心價值,設計組合盆栽,療癒心靈,也帶領學員到有機農園參訪(7/4),與土地接觸,認識自身與環境的關係。令人惋惜的是,蔡佩娟老師「愛上古典音樂」原本要拜訪位於大武山腳,以播放莫札特音樂飼育山雞的養雞場,討論音樂與生活、產業的關係,無奈疫情緣故,無法在學期(108-2)結束前參訪。
為了能夠紀錄活動,把各項課程的嘗試,留下詳實的紀錄。將過程與成果書寫成報導,讓更多人看見課程的努力,也期望增加講師、學員的信心。因此,在進行教師社群的籌組之後,隨即邀請社大志工、班級幹部、社大學員、行政成員、學校教師、社區規畫師,組織媒體團隊(5/8, 李啟瑞、張瓊尹、李毓庭、鄭中信、徐郁惠、黃品証、熊敏惠)。以每兩週聚會一次,在週五晚間聚會,陸續討論攝影技巧、採訪方式、撰寫技巧、編輯概念、媒體倫理,一面磨合團隊默契,一面進行訪談與撰稿(5/8, 5/22, 6/5, 6/19)。將文章放置於屏北社區大學FB個人專頁、粉絲專頁,並且透過LINE群組傳遞訊息,增加露出與曝光。
除了原本的融入式課程,由講師帶領學員,累計寄達到2762人次之外。透過報導書寫,讓更多民眾了解萬年溪流域、大武山山系的人文、自然,達到更大範圍的擾動,完成17篇文章,累計閱讀次數達1455人次。另外,有兩次直播的嘗試,分別是公民素養週第二場次(6/30)、故事創造遊戲坊的萬年公園快閃演出(7/4);還有歌仔戲實驗劇團千禧公園的MV拍攝嘗試,再加上黃怡珍老師「生活韓語」的MV課程成果。4則影音嘗試,累計觀看人次達到3839人次。
曾昭雄老師在屏北社區大學10年的課程經營中,自製課程教材,撰述著作(例如曾昭雄(2017)《走讀屏東濕地》),引領學員認識各地的自然生態。在每一次的戶外教學中,學員們拍攝許多優質的作品,累積影像的能量。因此,與社大策畫攝影展,邀請學員們挑出滿意的作品,再以五人影像評選小組,進行兩輪評選,挑出100張照片。在(2020)4月24到7月30日期間,陸續在屏北高中、佳佐國小、萬巒國小、西勢國小、高樹國小、榮華國小、長榮百合、東寧國小、唐榮國小、至正國中、東勢國小、萬巒鄉圖書館等等11個學校、機關策展,展期以不重疊計算,總共歷時98天。
展場都是學員自主策畫,從單位、場地的接洽,到場地會勘、團隊籌組,每場次大都有10人左右學員參與。更特別的是,策展成員與照片提供者重疊度不高,另一種層次的分工,更加凸顯出班級凝聚力與環境意識。(參與佈展撤展名單:洪榮財、江月珠、范素芬、曾新豐、林豐雄、陳彩杏、張瑞珠、葉信宏、李仁優、李富楣、丁英又、馮美滿、林玉光、洪翠霙、龔志政。參展學員與老師:丁英又、林豐雄、葉信宏、張瑞珠、羅秋香、李恭祿、張麗聰、李毓庭、黃順江、馮美滿、李仕華、陳彩杏、曾昭雄老師)
曾昭雄老師帶領「屏東山水生態環境探索」學員積極參與特色議題計畫,在109-1學期(4/18)舉辦「萬年溪嘻遊記」體驗活動之後,於109-2學期引領學員書寫物種解說、QRcode,每人負責一種植物,總共書寫台灣欒樹、垂柳、苦楝、阿勃勒、鯽魚草......總共40種物種,放置在「屏北社區大學網站」。並且,在萬年溪千禧公園段設置實體解說牌,然後在地圖上進行位置標記,製作萬年溪生態學習地圖,為民眾的生態教育奠定基礎。
因為109學年度第1學期正逢武漢肺炎(COVID-19)蔓延,不適合舉辦大型活動,原訂大武山系山林巡禮,以課程戶外教學的形式執行。陳國仁老師孰悉登山,於是帶領「養生太極拳社」學員走進德文山認識部落,一方面撿撿垃圾清淨山林、一方面到戶外強健身體增加抵抗力(5/17)。曾昭雄老師「屏東山水生態環境探索」則是規劃里龍山的山林踏查(6/6),進入山林場域,感受環境生態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