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育豪:用繪本談性平(11/13)

屏東影像月:偶然沙龍【島嶼之花#10】(11/13)
劉育豪:從繪本談性平(鄭中信心得筆記)

講者劉育豪是高雄國小老師,提及性別教育,可以從自我了解、人我關係、自我突破三個面向進行,內容非常豐富。而目前國小的性別教育,無正式段時段、無正式教材、無結構化的設計,只好以融入式教學的方式,設法從晨光時間、綜合課程時間、彈性活動時間進行教學活動。

對於性別的不平等,育豪由「典範建立」的概念切入,列舉課本中所教授的探險家,以男性居多;世界重要的繪本大賞,以男性作家居多;傑出校友表揚,以男性居多……等等。認為女性的缺席,會提供女性無冒險(創作)精神或不適合冒險(創作)的反向訊息,以至於約束女性能力發展的可能性。認為各種典範人物的列舉,兩性的數量比例,不宜太過懸殊。而面對現有的教材,則是試著找回女性的位置,例如中國雨傘的發明者,應當不是魯班,魯班順著妻子(無姓名)的需求,逐步改良雨傘的結構。因此,魯班的妻子是概念(創意)的發想者,魯班則是製造者,而課本並未給予相對應的發明家位置,也沒有記錄姓名。進而討論歷史(History)的詞彙構成,提出話語權來自男性,女性處於缺席的狀態。

然後透過家暴的海報,輾轉討論圖像下的性別解讀,講述個人的意識形態,如何影響圖像的解讀(以男性臉部瘀青海報,提出男性也會遭受家暴的問題)。另外,將媒體傳遞的訊息,轉換成為自身的情境,向聽眾提問,如果身邊的親朋好友,進行了變性的手術,真實的發生在生活周遭,各自會如何看待變性的議題。

為了方便進行性別教育,曾與多位老師合作,向教育提出撰寫書籍的計畫,完成「一個家,一個故事:多元家庭物語」(王儷靜編, 2011, 女書文化)。育豪特別提到,不要把家庭型態,當成分類的標籤,藉以表述多元家庭的存在,是家庭的差異,不應當被視為歧異。另外推薦「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能獨立思考的孩子,到哪裡都能過得好」(幸佳慧, 2014, 如何出版),這本書透過鬆脫語言的螺絲,讓人重新思考性別的共通性與差異性。最後,以朗讀繪本「不一樣的爸爸:接受不同背景的家庭」(皮塔, 2014, 閣林國際)做為結束,設定參與者們都是孩童,在有趣的提問中,演繹教學的策略,反覆閱讀繪本,也反覆認識並思考每個家庭的故事。很棒的結束,教學方法與策略很值得學習。

#在地方人文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我是高雄第一社區大學的講師,第一社大為了推廣文學閱讀,與高雄文學館連結,借用文學館二樓閱讀空間,開設我的「給自己的閱讀筆記」,以及邱瓊慧老師「閱讀經典文學」兩門課程。在空間地利之便,有機會結識館內同仁。因為「閱讀筆記」的課程策略,以九週次的時間,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