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丹「三分甜」用自然農法體現田園生活
(鄭中信2020.05.15)
原文刊載於「屏北社大」FB專頁:https://reurl.cc/vDXeQa
在萬丹,有個以友善農業經營的農友林宋美,把小農場取名為「三分甜」,經營才剛剛起步,卻已經有濃濃趣味。「三分甜」的名字由來很單純,僅僅只是因為一開始租賃的土地,差不多是三分地。至於為什麼是酸甜的「甜」,取代田地的「田」,則是因為現在食品調味都太過甜膩,對健康不好。但是,東西不甜又不好吃,三分甜度恰似微甜的幸褔,便是最好。所以用「三分甜」取代了「三分田」,名字俏皮的貼近了生活。
林宋美提到,自己並沒有很強的農業知識系統只能順應自然,讓環境土壤恢復到貼近自然的機制。認為在土地上的就覆蓋在田畦上,讓土壤保濕保鬆並且提供微生物棲息,植物的根係則留在地底下,作為微生物的食物來源。微生物的分泌物,再循環成作物的養分來源,所以不會刻意將葉子埋到泥土裡,也不會將植物的根拉上土表覆蓋。她說,剛承租這片土地的時候,土質不算鬆軟,就用自然農法的概念,斬草不除根,將割除的雜草鋪在泥土表面,減少水分的蒸發,達到保濕保鬆的作用。而植物的根持續在泥土裡讓泥土變得鬆軟,在短短幾個月的嘗試下,有很明顯的效果。
星期六(5/15)的早晨,我們參與了除草與竹薑的耕作。才剛碰面,林宋美就遞出清晨準備的洛神花茶。花茶裡面除了有洛神花,還有加入早上現煮的草莓醬,以及帶有百香果香氣的芳香萬壽菊,還加了檸檬汁,微量檸檬皮。這些都是以無農藥無肥料栽培的農作食材,還沒上工,就有充滿了香氣花茶引誘,讓人想要趕快完工,儘早享用。而選擇竹薑這樣的作物,來自於特殊的緣分。林宋美說到,過去因為孩子容易感冒,時常吃藥,好不容易當孩子的感冒好了,又換自己感冒。在這樣不斷的惡性循環下,聽秀明農法的前輩說,他種植的竹薑無農藥無肥料,很適合拿來補充內熱源,並且改善感冒,也就嘗試食用,結果感冒真的好了。從此之後也不用因為小小的感冒去浪費醫療資源,竹薑也就成為她的作物首選。她說,媽媽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好,雖然種出來的竹薑小小的,但是纖維很細,夠黃夠辣,還有很舒心的香氣,也受到消費朋友的喜愛,還留了部分的竹薑自己留種。
目前三分田地主要作物有芋頭、玉米、玉米筍、毛豆、秋葵、竹薑、草莓。為了讓土壤恢復了自然的機制,所以沒有讓重機械進入,壓壞了好不容易蓬鬆的土壤。目前,都是仰賴人工播種、割草、採收。尤其是黃豆,等它在植株上黃熟變成了褐色,才進行人工採收。
因為不噴撒農藥,也不會將雜草連根拔除,所以農地總是呈現茂盛的樣貌。認真的說,一眼望去真的都是雜草。認真的往裡面走,可以看到很多且多樣化的作物。農地經營還在草創之初,能夠運用的資源有限,一同經營「三分甜」的夥伴蘇琴,便設計了交換的機制。每一次參與,都會有勞動的時數紀錄,再透過工時、工資的轉換,以等價的作物回饋。以收成的作物,回饋給曾經來到農地勞動的朋友,相當於過去的換工、放伴,有著傳統農村的人文氣息。「三分甜」以自主營運為目標,販售的收入,則是設備、資材、種苗的採購,期望能夠逐漸順遂。雖然賣農產的錢,無法達到收支平衡,也沒有工資可言,所以目前還是以工養農的狀態。
有理念的人,總是會吸引在一起,經營「野怎樣」的蘇琴,是林宋美堅實的夥伴,是有求必應的小叮噹;李啟瑞是一非常樂於助人的朋友,時常撥空到「三分甜」裡幫忙,並且提供了一些農業知識,是田裡的超級戰力,被林宋美、蘇琴戲稱為超級外掛,足見友善農業互相協助的能量。(李啟瑞的故事,詳見鄭中信(2020.05.08)「因為感動所以嘗試,半X半農,李啟瑞從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