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中信:露天戲院可以是三代人的親子遊樂園


鄭中信:露天戲院可以是三代人的親子遊樂園

高齡化社會是台灣無可避免的現象,如何讓長輩們健康的衰老,身體機能的維持,以及正向的心靈,都是重要的考量。在身體機能上,各個鄰里、社區發展協會、社區大學,都有基本血壓量測,定期的運動課程。部分地區在關懷據點的設置下,有中午供餐的服務,為長輩的營養把關,同時,也藉著長輩的外出移動,觀察身體機能、生活起居。甚至趁著人群聚集,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探訪沒有出門的老人。靜態的繪畫、書法、唱歌,或是各類DIY手作課程,各地依循各自的地方特色,發展出不同的活動。不論是互動式的共創活動,或是個人的創作,時常展現非凡的常民美學,看見正向的心靈。經費充足的時候,會透過傳統美食、妝點社區的活動,邀請長者展現手藝,增進自信。

各個地方花費了很多心思與資源,締造現在的成果,著實不易。但是,仔細觀察活動設計,為配合長輩長年以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課程活躍的時間,大都集中在早上、午後。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第二代,需要上班工作,第三代的孩子,則是上學讀書,家族成員幾乎缺席的狀況,促成了另一世代的同溫層。可以理解,各地方組織基於尊重,將放學或晚餐之後的親子同樂,回歸於家庭。但是,如果地方的活動設計,可以同時將家庭互動納入考量,提升家庭本身、家庭與家庭之間的照護功能,不正也是在更加活絡的互動中,提升地方的照護功能。不僅可以照護高齡,也可以照顧兒童,或是其他諸如身障者、失功能家庭。因此,善用晚餐之後的休閒時段,設計家庭共同參與的活動,是重要的破口,在社區的公共空間,播映露天電影,有可能實現親子共遊的氣氛。

露天電影的播映,因為白色布幕的吊掛,喇叭放送的聲響,容易吸引注意。再加上,電影是跨世代的娛樂文化,基於各自的想像,會引起不同年齡層的注意,不同的觀影習慣,有機會促成互動交流。此外,老電影有機會喚起高齡者回憶的意願,透過互動式的言說,讓晚輩理解長輩,理解過去的生活環境。如果與在地教師社群連結,長輩的記憶訴說,輾轉提供地方知識、地方歷史豐沛的資料,更有助於校園教學使用,間接建構地方的認同。

另外,拍攝老電影的時代,因為耗費資源龐大,科技也有種種限制,常常看見導演與製作團隊,將想像與技術發揮到極致,展現無限的創意,看見超越的企圖,有助於年長者的生存意志,也對年青世代有所啟發。此外,露天電影的更重要意義,不在於電影本身的內容,它容許吵雜、容許聊天、容許玩樂。透過家庭同樂、地方群聚,產生更多元地方的互動。近似於回到廟埕蓬勃活動時代,在各類的節慶活動中聚集,在聚集中構築記憶,強化了家庭與地方的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我是高雄第一社區大學的講師,第一社大為了推廣文學閱讀,與高雄文學館連結,借用文學館二樓閱讀空間,開設我的「給自己的閱讀筆記」,以及邱瓊慧老師「閱讀經典文學」兩門課程。在空間地利之便,有機會結識館內同仁。因為「閱讀筆記」的課程策略,以九週次的時間,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