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訊息:
關於媒體的經營,稿件書寫、編輯排版、印刷派送都需要經費,可否邀請各位,以實質的方式支持,每月贊助1000元,讓書寫與出版可以繼續進行。這些支持的資源,不僅是書寫的動力,也將會是知識啟蒙的所在。將會於《在地方好》刊物上,註記支持者姓名(或公司單位),以表微薄的感謝之意。
匯款資訊如下:
1-戶名:在地方人文飲食館
2-銀行:新光銀行 東園分行
3-銀行代碼:103-0967
4-銀行帳號:0967-10-018152-0
匯款成功後,請用電話或E-mail聯繫。
聯絡電話:鄭中信 0921-210358(加Line好友,可用手機號碼搜尋)
電子郵件:b8715367@gmail.com
---------------------------
南國紅逗專訪:談回到家鄉深耕的青年樣貌
(梁偉樂/撰文、攝影)
車行經過發展超過百年的萬丹街仔頭,穿越88號快速道路橋底,探索在略為狹小的鄉村道路間,突然視野變得開闊,田野風景映入眼簾,向左拐個彎,來到了位於水仙村的水仙宮,在水仙宮一旁有道紅白鐵門,門後便是我們今日欲拜訪的主角育琳與「南國紅逗」的秘密基地,木棧板上的雙層鐵皮屋,裏頭卻是間精緻的禮品店面,不擺攤的時候,育琳就在這裡加工趕單,也與客戶朋友交流。
故事要從萬丹紅豆契作小農李士宏開始說起,當初以稻穀乾燥機經銷為業的李士宏,由於多數的農家都將收好的稻穀直接交送給販仔、大盤,農機具的販賣漸漸式微,士宏選擇了回到田裡重操舊業,種起了紅豆。原本收穫循著傳統方式交由糧商統一收購,可以省去不少的麻煩,但價格的不穩定使得希望追求品質的士宏走向自產自銷之路,在這過程中也開發了一些合作的銷路。然而一次工作時不甚從鋁梯摔落,陷入昏迷,不知何日能復原,也讓女兒育琳決心守護父親一手打造的品牌,希望父親醒來時還能看到自己心愛的事業,在半年後父親終於恢復意識,而南國紅逗也經營的有聲有色。
回鄉幫忙的育琳,召回弟弟惠民負責接手田間農事,自己則負責商品與銷路的開發。雖然從小就在農家長大,一開始沒有實際經驗的兩人,真正操作時仍需親戚的指導。至今隨著一次次的實驗,漸漸的走出了自己的種植方式,也延續父親友善土地的理念,親戚們常開玩笑說放眼望去草最高最多的那塊就是你們的田。
育琳告訴我們紅豆最主要的害蟲是薊馬,這種昆蟲對於各種豆類來說都是令人頭痛的存在,薊馬好躲在嫩芽處吸食幼嫩組織,導致植株病變,喜好食花,在花期時大量出現影響授粉、結果,影響收成,對此惠民仍一次次嘗試減少用藥來取得平衡,然而相對的產量也會下降。而在殺草劑的使用上,南國紅逗種植足120天讓其自然成熟,因此平常並不使用殺草劑作前處裡,為了使客戶安心,育琳也每年主動尋找檢測商協助毒物檢驗以了解作物、土地情形。
紅豆需使用殺草劑其實是由於收成時正逢雨季,為了避免血本無歸,農民們視情況使用巴拉刈前處裡以便提早收成。對此農委會持續開發更友善的替代用藥。研究指出巴拉刈一到土壤就被固定在土壤的最表層5公分範圍內後,再逐漸被光降解、被微生物分解,最後變成氨、二氧化碳和水等消失,並不容易對民眾造成毒害,不少恐懼其實是來自於農民使用農藥自殺的觀感。
訪談中育琳提到老鷹紅豆事件對萬丹的影響。老鷹紅豆原先是屏科大的學生觀察到農田附近大量死亡的黑鳶引起注意,因而開始調查事由,後來發現是部分農民為了防治鳥類食用作物以及田中的齧齒類,使用混合了加保扶的稻穀作為毒餌,或者在田間施放老鼠藥,老鷹食用這些中毒死亡的鳥類與齧齒類導致中毒,因此並非由於農藥噴灑造成,而且也僅有少部分農民有毒鳥行為。老鷹紅豆原本鼓勵農民使用友善環境方式種植,在東港鎮農會與全聯及屏科大的合作下和農民契作來支援提高的成本。
然而民眾誤以為老鷹死亡是由於施用過多農藥所導致,對此公部門並沒有有力的發聲澄清,甚至導致友善環境的老鷹紅豆在農民間被誤會為圖利某些農民,除了誤會外,實質上紅豆的銷路也遭受打擊,儘管萬丹紅豆之名在全國仍響亮,至今仍不少民眾抱持著用藥過量的疑慮看待萬丹紅豆。
談到銷售面,除了父親遺留下來的樂田麵包保持固定合作外,育琳同時也積極開發銷路,除了在林百貨、左營環球購物中心等賣場設櫃,也參與各式特展,同時使用傳統黃頁與網路平台宣傳,藉由粉絲頁數據來分析曝光族群與效益,持續尋找潛在客戶。
目前南國紅逗除了主要生豆的批發販售外,尚有「手作紅逗茶」與「古早味糖小豆」等產品。近日隨著養生意識抬頭,越來越多的作物被開發為茶製品,紅豆茶溫潤且不含咖啡因,經由適當烘培後可萃取出其香氣,以熱水沖泡便可飲用;而炒糖豆則是過去農家常做的小點心,通常多以黑豆、花生、大豆為主,「古早味糖小豆」則使用自家產的紅豆。
傳統紅豆農收成時統一交由糧商收購,在田邊採收完畢便交收。然而對自產自銷的南國紅逗來說,採收完才是一連串勞力的開始,採收到田邊的豆子需要請車子幫忙運至工作室進行後續處理,通常糧商一天就能完成2萬斤以上拋光作業處理,但工作室得視天氣狀況及曝曬空間,一天約能處理洗曬約8百台斤左右,且得需靠後製的機器及人工挑選修飾賣相,處理完的紅豆需要盡快置入冷藏室中保存,否則仍容易遭受蟲害。
紅豆原本是作為稻作結束後的產物,大約在10月多播種,隔年1月至2月收成,過年送禮時算是旺季,接下來會有比較多的農閒時間,就可以到處去接洽設櫃、參與市集,或者開發新商品。
由於先前飯店工作擔任宴席廳主管職,常接待大量新人,也讓育琳看見婚禮小物的商機,做出自己的子品牌「紅妝逗囍」,持續開發價格親民的小禮品,讓每一位參加的賓客都能夠得到新人們的祝福,也為了讓賓客感受到新人的誠意,育琳堅持若市面上出現了類似的商品,便不再使用,因此這些禮盒可以說都是限定款。除此之外,較大型或者欲贈予國外友人之禮盒,育琳也積極與其他青農合作,製作推廣台灣農產特色的限定組合,這些農友們多半是在各次市集認識的攤友,這樣的合作也生出了類似「小農青」這樣的合作品牌,青農們彼此協助增加在市集或者設櫃的曝光機會。(接下頁)
目前投入農業的青年大致上可分為農業大學出身的專班生與像育琳返家幫忙或繼承者。專班生比較善於合作組織成合作社或產銷班,申請公部門的資源,作物也相對多元,補足了傳統的產業結構鏈,而像南國紅逗這樣自產自銷的小農,則相對仰賴市集,透過各種市集的曝光,一方面找到更多的串聯或者合作機會,也與市集上認識的客戶提供後續諮詢,建立信賴關係,儘管現今台灣市集相當多,市集素質卻參差不齊,如萬丹紅豆節由於收益考量,場地收費機制使攤友多半以路邊攤小吃為主,與夜市並無二異,攤商多半注重單日營收量,並未實際協助到農友們的行銷。
現下農產市集有時會邀請銷路穩定或有固定合作銷路的農友,對這些農友來說單日營收不合效益,因此攤台的布置擺設上也不甚重視;而像南國紅逗這樣專注在品牌推廣與商品開發的青農們,銷售額反而不是最大考量,提高曝光率與產生連結才是,不少農產市集由於整場市集的定位不明顯、缺乏整體視覺營造,有時反而在文創市集上能得到更大回饋。
喜愛出攤的育琳也常與攤友交換商品設計理念,在與青農的交流中,育琳發現不少同輩可能也是剛繼承家裡不久,有想要成立品牌的想法,卻囿於資金或者家人反對,無法做一些必要資本投資,育琳則相對得到家人支持,裝潢了美麗的商品展售小屋,也添購各式商品須用到的加工機具。儘管近年大量舉辦農業市集,育琳卻發現不少青農品牌過一段時間便消失,今日不乏青年返鄉種田的美好報導,但實際上青年就業與農產業衰退的議題仍需更多持續的關注,而不僅僅作為追求夢想生活的勵志故事。
-----------------------------------
萬丹風土-萬丹紅:萬丹青年力的集結
(梁偉樂/撰文、攝影)
康熙年間漢人相繼入墾屏東平原,下淡水溪的幾個大渡船口都在萬丹,因而發展成屏東平原上的第一個市街,號稱屏東第一街,此處原本為鳳山八社的生活領域,上、下淡水社社民或者被同化,或者遷居內埔一帶,而漢人則以萬丹中街(萬安村)為發展重心。在十八、九世紀一直是經濟政治中心。屏東平原所產的稻米亦由此順溪輸出,平原內部所需的民生物資也必須在這裡交易。由於豐富的物產與交通,萬丹街為早期仕紳聚集之地,屏東市的發展史、重要人物也與萬丹環環相扣。
2016年,屏東舉辦了第一屆設計屏東x社會設計工作坊,召集屏東青年力共同發想,以「生活緩速器」(Slow Motion Hub)為題,希望發揮屏東地處島嶼南端的位置及生活步調較緩慢的優勢。此次工作坊後續產生了一連串擾動社區的活動,包含在屏東西市場發生的大埔春宴、夏艷市集、攝市4度西等。恰巧在此次工作坊裡多位成員皆與萬丹有著不解淵源,因著對故鄉的期待而集結,初成萬丹幫,後改幫為紅,即是用大家熟知的萬丹紅豆代表萬丹年青人的活力和熱情。成員們都有各自的專業與工作,但為了在家鄉做點什麼仍湊出時間不定期開會討論想法。草創初期以百年老街萬丹街為主,延續萬丹采風社、藝術協會等前輩們之努力結晶,蒐羅整理當地歷史,繪製了《迺萬丹街》導覽地圖摺頁,介紹街仔頭美食、歷史建築、百年老店,辦理導覽志工培訓,除了中心成員外,也慢慢與關心萬丹的朋友們熟識,擴大資訊交流範圍,並持續蒐集整理老照片,企圖還原當年萬丹老街風華樣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