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奈:巴奈海嘯巡迴100場:在地方人文空間(7/21)

偶然沙龍(7//21)
巴奈:巴奈海嘯巡迴100場:在地方人文空間(鄭中信心得)

關於迫害與被迫害,在所發生的時代中,便已經是個複雜的論題,如果將觀看的角度,切入到歷史的各個微細角落,發現其中所雜揉著各種價值的矛盾與衝突,就不會輕易的簡化任何一種價值的選擇。當這個複雜的問題延續到下個世代,或是更加久遠的世代,就會更加複雜,更無法(亦不可以)簡化的看待。重新拾回大歷史的敘事,存在著簡化問題的危險。

曾經因為參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4年第二十三屆「歷史.記憶.遺忘」歷史研習營,到訪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邀請了政治受難者陳新吉,和受難者柯旗化的家屬柯蔡阿李進行座談,分享他們一路走來的遭遇與心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陳新吉心情平和、不卑不亢的描述過往,以不指控的寧靜態度,提醒著與會的所有成員,不要再讓那樣的歷史發生。那天的情景時常浮現在腦海中,讓我不斷琢磨他所傳遞的訊息。尤其,當「控訴」的命題充斥在媒體中,強調加害者的殘酷(暴力的行使),以及受害者的悲憤(壓抑著暴力),警醒著暴力的無所不在。

參與這場偶然沙龍的朋友,在各自自我介紹下,分別提出有趣的感想與問題,例如「我不是一個人,因為我跟大家在一起」、「只有我是局外人」、「不想成為局外人」、「期望透過臺灣經驗,找尋馬來西亞保存土著文化(馬來西亞用語)的方式」、「部落內部如何看待土地的管理」、「議題如何被注意?有何戰略目標?」、「不同部落有不同的性格,原住民自身該如何對話?如何處理認知的落差?」、「如何透過科學論述與傳統文化結合?」、「如何回應當初的抗爭領導者,在擁有權力之後,成為體制的順民?」各個精彩有趣。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分享15分鐘以上的見解,達到多向性的互動。

巴奈淺顯易懂的陳述了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失去(從1895年日本政府開始)、知情同意權的脈絡,期待更平等的世界,倡議階級流動下的同理心,但是言談中存在著控訴。所以,心得文僅節錄了不控訴的部分。巴奈認為絕食、自焚毀傷自己的身體,不是恰當的抗爭方式,因為自我毀滅,只會看見絕望。做為一個母親的判斷,希望孩子們看見的是可以盼望的未來。因此,拉長時間,以臺灣的願景而言,人人都應當思考並且進行選擇,留給子孫可盼望的未來。另外,也提出「團結不見得力量大」的概念,認為人們必須夠瞭解,才能各自發揮,朝向願景邁進。
















偶然沙龍(7/21星期六16:00-17:00)
巴奈:巴奈海嘯巡迴100場:在地方人文空間
在地方人文空間(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

雖然曾經以私訊的方式邀請巴奈,在規劃屏東的行程中,可以路過「在地方人文空間」,以談話分享的方式,短暫停留,獲得巴奈的允諾。為了再次展現邀請誠意,週末趁著店休日,到高雄參與「巴奈海嘯巡迴100場:三餘書店」(7/14)的場次,在會後再次邀請,確定促成了這個場次的活動。

但是,未曾到過現場,或是聲援,對於這場講座的邀約是有些惶恐的,深怕不夠熟悉議題而失禮(雖然不熟悉,正是邀請的理由)。原住民族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長期抗議,從2017開始(2/23),以「沒有人是局外人」做為抗議口號,呼籲原民會、呼籲執政黨、呼籲政府,正視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問題,至今已經超過500天。我僅知道抗議的原因,在於2017年原民會公告的「原住民族土地及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2/14)中,將「私有地」排除於辦法之外。抗議的論述以「土地同時承載了語言、文化及歷史」、「部落的土地不是財產,是文化的載體」為號招,強調傳統領域的文化意義,控訴土地交易的暴力。認為部落必須擁有「知情同意權」,定奪土地是否可以使用、如何使用的權力。

而對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與文化之間的認識,是因為臺東縣布農族王光祿的案子(2013),被反覆討論,才有比較具體的了解。王光祿初審以非法持有獵槍,並捕獵保育類野生動物而判刑。而聲援的團體強調,原住民族本當擁有獵槍,擁有在傳統領域中狩獵的權力(就現行法律的層面);另外,王光祿之所以狩獵並非為了買賣,而是源自於紓解母親的病痛,期望透過傳統領域捕獲的食物,建立與祖靈的連結(以部落文化層面)。狩獵(食物)與信仰(儀式)有密切的連結,如果約束布農族的狩獵權力,等同於逐漸消滅布農族的文化。

對於邀請的惶恐,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來自於對凱道抗議行動的無知。原本以為長期性的活動,參與者會以輪班的方式進行,因此,在三餘書店場次的會後,詢問巴奈是否回家(臺東),巴奈則直接回覆說「回凱道」。頓時因為自身的無知,而接不上話。對於失去土地權力的住民來說,哪裡才是家呢!?當住民的居住權,遭遇公部門以公權力,或是財團以財力強力介入,原居住者被迫失去原有的權力,家的概念也被摧毀了。長居凱道的形式,也成了因暴力而居無定所、不得其所的象徵。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27067248128798/permalink/227067264795463/?notif_t=page_post_reaction&notif_id=15316753323832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我是高雄第一社區大學的講師,第一社大為了推廣文學閱讀,與高雄文學館連結,借用文學館二樓閱讀空間,開設我的「給自己的閱讀筆記」,以及邱瓊慧老師「閱讀經典文學」兩門課程。在空間地利之便,有機會結識館內同仁。因為「閱讀筆記」的課程策略,以九週次的時間,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