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中信:你怎麼知道一半不是全部:談 萬芳 One-Fang(2015)《一半。萬芳的小劇場》專輯(6/15, 9/5)

音像星期五(6/15)
你怎麼知道一半不是全部:談 萬芳 One-Fang(2015)《一半。萬芳的小劇場》專輯

對於死亡的問題,如果始終避而不談,當祂來臨時,不論是對將死之人,或是對其親朋好友而言,都將來不及應對,也將來不及思考。當祂來到,終結某個生命時,生者又該如何總結死者的人生。所謂的人生,究竟該有多長?怎麼樣才算是一生?

萬芳(1967-)的《一半。萬芳的小劇場》(2015)專輯,總共收錄5首歌(〈練習失去〉、〈誰〉、〈讀樂樂〉、〈一半〉、〈同樣的存在〉),就形式上,是普遍專輯收錄規模的1/2,但是48歲的萬芳,以整全的概念看待這張專輯,又以「一半」的專輯名稱,重複的探問,所謂的全部究竟所指為何?什麼樣才叫做全部?其中,闡釋擁有與失去之間的〈練習失去〉,與已故歌手蓓麗跨時空對唱的〈誰〉,沒有終點的解散〈一半〉,都在在向終點提出思考,所謂的終點是否即是當下結束的那個時刻,沒有參照,也就沒有所謂的一半;在結束之前的所有,便是全部。

其實,早在2010年的萬芳,便已經發表《我們不要傷心了》專輯,開始面對生死的課題。在同名歌曲,黃韻玲(1964-)作詞作曲的〈我們不要傷心了〉歌中提到,已經到了送別同輩的年紀,隨著年紀的增長,只會有越來越多的送別,在失去與傷心之後,終究必須撫平情緒,珍惜自己與他人依然存活的生命。兩張專輯相互呼應,用音樂闡釋著音樂人對於死亡課題的思考與回應。

所以,回應這張專輯的核心精神,這場活動,我們不只是聽音樂,也來談談失去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01651497123477/?active_tab=about
在地方人文空間(屏東市公園東路29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因為機緣而參與,因為參與而圈粉 我是高雄第一社區大學的講師,第一社大為了推廣文學閱讀,與高雄文學館連結,借用文學館二樓閱讀空間,開設我的「給自己的閱讀筆記」,以及邱瓊慧老師「閱讀經典文學」兩門課程。在空間地利之便,有機會結識館內同仁。因為「閱讀筆記」的課程策略,以九週次的時間,精...